广受关注的随州叶家山墓地,于去年7月份完成了现场发掘工作。昨日,随州叶家山西周墓地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汉举行,来自国内外的近百位专家学者,针对目前叶家山发掘的情况进行了探讨。
自2011年后,今年3月26日至7月26日,湖北省文物局再对该墓地进行整体发掘。叶家山墓地考古发掘总领队、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黄凤春昨日介绍,据初步统计,墓葬共出随葬品1300余件套,质地主要有铜、陶、原始瓷、漆木、骨、玉石等。在M111首次出土了一套保存完好的编钟,是我国西周时期出土数量最多,年代最早的编钟。
黄凤春在会上披露,于M28出土了2块铜锭,在全国西周墓中都属罕见。经检测,,铜锭含铜量高达98%。黄凤春表示,这可证明西周早期的曾国已有了自己独立的青铜冶铸业。至于铜锭在当时的用途,暂时还无法确认。
专家们针对叶家山墓地族属、发现的第三位曾侯是否叫作“犺(kang第四声)”、古曾国和随国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但依旧无确切定论。
去年7月,铸有“曾侯”铭文的青铜器再次现身,这是继曾侯乙、曾侯谏之后,第三位“重见天日”的曾侯。但铭文上这位曾侯的名字,当时并未得以确认。昨日,在黄凤春关于叶家山墓地第二次考古发现的报告里,基本确认为“犺”。但记者发现在此次研讨会的论文集中,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罗运环撰文,对这个铭文中的字进行探究。其得出的结论,更倾向于这个字为“犭”,加一个“立”字,为左右结构。或者左边一个“立”,右边为“犬”。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