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研究

重现了古代最早实用算具的真容

字号+ 作者:爱文玩 来源:网络整理 2018-12-23 02:19 我要评论( )

昨日上午,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第四次成果发布,此时距离第三次成果发布已有一年。在第四辑的整理报告上,共收入3篇清华简文献,重现了古代最早实用算具的真容,对历史学、文献学、科技史等领域的研究提供宝贵的研究资料。 《算表》局部 八卦图 据介绍,目

昨日上午,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第四次成果发布,此时距离第三次成果发布已有一年。在第四辑的整理报告上,共收入3篇清华简文献,重现了古代最早实用算具的真容,对历史学、文献学、科技史等领域的研究提供宝贵的研究资料。

重现了古代最早实用算具的真容

《算表》局部

重现了古代最早实用算具的真容

八卦图

据介绍,目前清华简的整理工作已近一半,未来成果的发布数量将达13至15辑之间。

清华简上出现早期“八卦图”

第四辑包括一篇题作《筮法》的文献,记载了一种盛行于战国时代楚国、不同于《周易》的占筮方法。据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李学勤介绍,这篇文献保存良好,没有明显缺损,,在2008年入藏时就发现,该竹简是唯一一部保持原来成卷状态的竹简。

全篇文字分栏书写,并且附有插图和表格,体例犹如一幅帛书。简文详细记述占筮的原理和方法,包含大量以数字卦表现的占例。数字卦的形式与天星观、包山、葛陵等楚简中的实际占筮记录一致。其中,八经卦的卦名、数字卦的形式等与传统上所认为的商代《易经》的《归藏》一致,但是否说明该简就有可能是《归藏》,还需进一步的研究和考证。

文献记载了六十四卦卦名,对于《周易》卦象、卦名、卦序以及经卦的衍生研究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最早算具 填补空白

李学勤介绍,在最初整理清华简时,就注意到有几支书简比较特别:形状上显得比较宽大,且上部有红色横线,非常显眼。

这组竹简共有21支,保存相对完好,只有4支上部有部分残缺,残缺部分可以通过内容进行推理补全。

经过收集整理之后发现,这几支“胖大”的竹简拼接之后形成一个表格,表格里写有数字,数字的写法与我们熟悉的写法有所不同,如“30”,就有“卅”和“三十”两种表达方式。

该数字构成的表格,用的是十进制,利用乘法交换律原理,能够快速计算100以内的两个任意整数的乘积,还能够计算包含特殊分数“半”的两位数乘法,计算功能超过了以往我国发现的“里耶秦简九九表”和“张家界汉简九九表”等古代乘法表。

李学勤说,经过研究发现,该《算表》不仅可以将复杂的乘法转变为简单的加法,还可用于除法运算和开方运算。至于古人是否利用该表进行过此类运算,还有待考证。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郭书春认为,该《算表》填补了先秦数学文献的空白,是目前所见到的中国最早的数学文献实物,比目前能够见到的古代十进制乘法表年代都早,在当时世界范围内也是相当先进的,是中国数学史乃至世界数学史上的一项重大发现。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是中西方文化交融、中国民族大融合的一种艺术体现

    是中西方文化交融、中国民族大融合的一种艺术体现

    2019-01-01 23:03

  •  在这里发现了已知最早的测日影天文观测系统

    在这里发现了已知最早的测日影天文观测系统

    2019-01-01 22:59

  • 广州黄埔沙岭发现春秋时期越人墓地

    广州黄埔沙岭发现春秋时期越人墓地

    2019-01-01 22:58

  • 一次性发现这么多古代货币

    一次性发现这么多古代货币

    2019-01-01 22:49

网友点评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