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研究

”研究者之一的奥克塔维奥马特乌斯说

字号+ 作者:爱文玩 来源:网络整理 2018-12-22 14:40 我要评论( )

格氏蛮龙 (Torvosaurus gurneyi)复原图 两名葡萄牙研究人员5日说,他们在葡萄牙发现一种距今1.5亿年前的新型恐龙化石。这种恐龙体型庞大、牙齿锋利,早于霸王龙8000万年在地球上生活,堪称那个时代的霸王龙。 两名研究人员说,这一新发现的恐龙是欧洲大陆

”研究者之一的奥克塔维奥马特乌斯说

格氏蛮龙

(Torvosaurus gurneyi)复原图

两名葡萄牙研究人员5日说,他们在葡萄牙发现一种距今1.5亿年前的新型恐龙化石。这种恐龙体型庞大、牙齿锋利,早于霸王龙8000万年在地球上生活,堪称那个时代的霸王龙。

两名研究人员说,这一新发现的恐龙是欧洲大陆迄今发现的最大型陆地食肉动物,可能位于食物链顶端,也是侏罗纪时期体型最大的生物之一。

这种名为“格氏蛮龙”的恐龙外形类似霸王龙,为两足食肉动物。牙齿如刀锋一般锋利,长度超过10厘米。

“这很明显是一种凶猛的食肉动物,”研究者之一的奥克塔维奥马特乌斯说,“它不管到哪都是主宰,在侏罗纪晚期没有其他种类的恐龙能与它抗衡,就像8000万年后出现的霸王龙。”

研究人员估计,格氏蛮龙体长可达10米,体重4至5吨。依据考古发现,这种恐龙的颅骨近1.15米长,略小于霸王龙。

格氏蛮龙与北美洲发现的谭氏蛮龙有诸多相似,致使研究人员最初认定,两种恐龙均由同一种类进化而来。不过,仔细分析它们的骨骼后,研究人员确认它们是在大西洋两岸各自进化而来。

马特乌斯说,仅从现存的化石很难判断这两种蛮龙的外形差异,也许在它们活跃于地球时期,从颜色或行为方式可以轻易分辨。北美的谭氏蛮龙上颌长有11颗或更多牙齿,欧洲格氏蛮龙牙齿数量少于11颗,,两种恐龙的嘴骨形状与结构也不相同。

美国研究人员认为,这一发现可以让古生物学家更清楚了解当时美洲和欧洲两块大陆生物物种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这一发现刊登在最新一期美国《科学公共图书馆综合卷》杂志上。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在这里发现了已知最早的测日影天文观测系统

    在这里发现了已知最早的测日影天文观测系统

    2019-01-01 22:59

  • 广州黄埔沙岭发现春秋时期越人墓地

    广州黄埔沙岭发现春秋时期越人墓地

    2019-01-01 22:58

  • 一次性发现这么多古代货币

    一次性发现这么多古代货币

    2019-01-01 22:49

  • 江西寻乌发现汉代古墓 于明清时被盗

    江西寻乌发现汉代古墓 于明清时被盗

    2019-01-01 22:46

网友点评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