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从河北省保定市政府获悉,两处拥有数千年历史的古遗址最近开始在保定发掘,为揭示新石器时代和战国到西汉的历史提供了丰富的史料。
据介绍,其中一处遗址——容城东牛遗址占地约1700平方米,规划挖掘70个探方。“东牛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中期晚段,距今有5000多年的历史。当时这附近应该有河道,所以人们选择近水而居。”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商周研究室主任徐海峰说,根据清理出的数千片陶器碎片可以看出,当时的居民使用的生活用品大部分以红陶为主,双耳罐和筒形罐最常见,而且还有陶制的“甑”(现在蒸东西的篦子),说明当时的炊器也已经成熟。
“在当时,这里属于南北交流的前沿地带,是东北通向中原的要地,也是文化交流的枢纽,所以遗存以红陶为主,也有部分彩陶。”发掘领队张晓峥说,可以想象当时有一支队伍从现在的内蒙古和辽西向南迁徙,带来了他们纹饰粗糙的红陶,然后又有一支队伍从现在的河南大司空文化区域向北迁徙,带来了技术比较发达的彩陶,两支队伍在这里相遇,从而产生了融合。
而定兴的北台上村遗址是战国晚期到西汉中期的遗址,距今2000多年,考古人员发现了水井、灰坑、墓葬等。
河北大学博物馆副馆长李文龙表示,战国时期这里属于燕,可以说是燕文化的核心区域,他们在保持自己的文化和风俗上有着非同一般的执着,却又逐步和外来的文化融合。从挖掘中可以看出,西汉时的墓葬以砖木为主,但这里还是保留着“瓮棺葬”,,而在一个挖掘出的西汉瓦当上,既有燕国特有的对兽纹,也装饰了山东一带流行的花纹,显示出多种文化的不断融合。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