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博物馆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甲骨学殷商史研究中心合作开展的“山东博物馆藏甲骨保护整理与研究”项目发现10余例新见字形,人头骨卜骨及大龟背甲等一批新材料。
中国社会科学院甲骨学殷商史研究中心主任宋镇豪15日在山东博物馆藏甲骨保护整理与研究座谈会上发布了项目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和一批新发现。
宋镇豪介绍说,对山东博物馆藏甲骨整理中有多项新发现。首先,发现10多例新见字形,如“遘”字,从癸,前所未见。其次,发现一批新材料,如一批军事性质的特指信物,有两穿、可系绳佩戴的甲骨,“师不余其见”;人头骨卜骨2片,全球仅见15片,非常珍贵;一片卜骨记录三百头牛祭祖的浩大场面;经技术人员缀合,发现一件48厘米长的大龟背甲;孙文澜旧藏的一片珍稀的牛肋骨卜辞,系1908年前出土,这一类刻辞海内外稀见,仅在美国和台湾史语所发现。第三,新发现甲骨内容上证实了前人推断。如两片卜骨的缀合填补了当年郭沫若先生推断的“甲骨文‘十’的倍数必合书”的所缺的“九十”一例的证据;另有两片卜骨的缀合,确认了商代方伯名。第四,,关于甲骨缀合。整理过程中发现,从文字内容上分析,有几十组甲骨可以进行拼合。
“山东博物馆藏甲骨保护整理与研究”项目,计划用四到五年时间对山东博物馆藏甲骨进行全面整理和深入研究基础上,计划编著《山东博物馆所藏甲骨》一书,内容包括甲骨图版、质料鉴定、甲骨缀合、组类及内容区分、分期断代、释文与简释、附录等。甲骨图版将以彩照、拓本、摹本三位一体的形式著录馆藏全部甲骨文。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