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研究

这个山洞村落是他们祖上躲避战乱时生活过的地方

字号+ 作者:爱文玩 来源:网络整理 2018-12-21 06:49 我要评论( )

近日,遵义县毛石镇的偏僻处,发现一个藏有庞大村落遗址的山洞。在这个山洞中,保存着相对完整的城墙和道路系统等。 当地向导在洞内拍摄石窝子 洞口隐藏在大山深处 洞里出土的瓷器碎片 村民说,这个山洞村落是他们祖上躲避战乱时生活过的地方,沿用的时间

近日,遵义县毛石镇的偏僻处,发现一个藏有庞大村落遗址山洞。在这个山洞中,保存着相对完整的城墙和道路系统等。

当地向导在洞内拍摄“石窝子”

这个山洞村落是他们祖上躲避战乱时生活过的地方

洞口隐藏在大山深处

这个山洞村落是他们祖上躲避战乱时生活过的地方

洞里出土的瓷器碎片

村民说,这个“山洞村落”是他们祖上躲避战乱时生活过的地方,沿用的时间估计有上百年之久。

藏在洞里的村子

这一村落遗址位于遵义县毛石镇大梨村境内,洞口在一处石岩之下,村民们称这个山洞为“上洞”。冬闲时节,附近的年轻人偶尔会进行探洞“冒险”。

昨日,记者进入山洞约百米后,便看到一道横贯整个洞口的石墙。石墙高约5米,长约百米,,有4个垛口。城墙中间部分向外突出,厚度约有1.5米,后方两道稍低的台坎,各宽3米。

继续往下,庞大洞厅内层层叠叠的“梯田”,跃然眼前。毛石镇政府干部说,这些“梯田”,其实是用石头垒砌起来的“石窝子”,小的仅2至3平方米,大的有10多平方米。

记者在现场看到了至少4条连接“石窝子”的道路,有的道路上还设置了类似“寨门”的隘口。一侧的洞壁上,还有一条人工开凿的道路,长约400米,向洞内延伸。

另外,洞厅内,至少还有2到3处怀疑是取水点的坑凼,以及几个灶台。

洞内的这些“乾坤”是毛石镇政府的干部在6月15日发现的。当时,他们陪同一个摄制组,打算进洞拍摄地质构造,却无意中发现了这些遗址。

“初步测算,这些‘石窝子’有70多处,总面积有8000平方米。”他说,在洞内遗址中勘查时,还找到了部分青花瓷片、土陶瓷片等。

为避战乱修“桃花源”

当地政府干部认为,洞内的设施是一个奇特的“洞中村落”遗址,可能形成于清咸丰年间。“这段时期,毛石镇不但匪患猖獗,还曾发生过战乱。”他说,这里应该是当年为了躲避战乱的村民修建的。

这个说法,在位于洞口处的后塘组多位村民印证。有村民说,当地战乱时,很多人都躲到山洞中去熬硝制作土火药。后来,为了躲土匪,村民们也常进洞。直到新中国成立前2年,才没有人去洞里住。

一位叫黄和彬的村民说,他的祖上就曾在洞内住过。“我们这一片30多户人家,祖上都在里面住过。”他说,以前听老人讲,洞里那些没有顶的“石窝子”就是大家当时住的地方。

据他称,解放初期,一个当过兵的亲戚还从洞内城墙垛口扛回一尊土炮,并在家门口做火药试放。后来,这尊土炮被一个迁到外面居住的亲戚带走了。

遗址或已存续百年

专家分析,当地人所称的战乱,很可能是太平天国运动的义军,也可能是几乎同一时期的桐梓县杨隆喜等人发起的反清复明运动。其中,拥有两万多兵力的杨隆喜等人,曾在毛石镇与当地团练打了一年多的仗。

“不论是哪一个运动,时间都是清代咸丰年间。”当地政府干部说,据此推算,遗址至今已有上百年历史。

昨天,记者就此咨询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李飞、遵义市博物馆馆长李良福时,他们均认为这个“洞中村落”属于一种“洞屯”现象,而且比较典型,有较高的保护和研究价值。

所谓“洞屯”,是指在清末战乱、匪患猖獗年代,各地群众自发在隐蔽山洞内修建藏物、藏人的场所,目的是为了躲避战火等。“在贵州有很多,但这样大规模、设施齐全的‘洞屯’遗址,非常少见。”一位专家说。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据从正在德州乐陵市郑殿镇尹家村西古村落遗址发掘现场获悉

    据从正在德州乐陵市郑殿镇尹家村西古村落遗址发掘现场获悉

    2018-12-29 21:22

  •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经过慎重研判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经过慎重研判

    2018-12-29 18:02

  • 建筑风格既有江南水乡窗、楼、室等细节、局部处理上的风韵

    建筑风格既有江南水乡窗、楼、室等细节、局部处理上的风韵

    2018-12-29 14:02

  • 沈阳市首次发现1000多年前辽金时代的村落遗址

    沈阳市首次发现1000多年前辽金时代的村落遗址

    2018-12-27 05:01

网友点评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