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研究

前院与佛殿衔接处发现有柱?⒅?吹

字号+ 作者:爱文玩 来源:网络整理 2018-12-21 06:41 我要评论( )

白杨沟佛寺遗址群建窟形式与吐鲁番柏孜克里克石窟大同小异。洞窟的平面大致有两类,以长方形居多,方形次之。寺院多由土坯砌成,墙壁上凿有小佛龛。2001年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杨沟佛寺遗址图片 据从哈密市文物局了解到,经过22天的考古

白杨沟佛寺遗址群建窟形式与吐鲁番柏孜克里克石窟大同小异。洞窟的平面大致有两类,以长方形居多,方形次之。寺院多由土坯砌成,墙壁上凿有小佛龛。2001年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前院与佛殿衔接处发现有柱?⒅?吹?  src=

白杨沟佛寺遗址图片

据从哈密市文物局了解到,经过22天的考古发掘,,哈密市白杨沟佛寺遗址群考古发掘阶段性工作结束,在该佛寺遗址群内出土一批文物。

本次考古发掘分为两部分,一是以庭院为中心,共清理出房址30余间,发掘灰坑40余座、窑址一处、通道一条、壁画残留地点三处;二是以大佛殿为重点,兼顾大佛殿东侧遗址。大佛殿内佛像裆襟、足部基本清楚,前院与佛殿衔接处发现有柱础、柱洞等。在大佛殿南侧发现灰坑2座、水井1处。此次发掘出土陶器、砖、木、石和壁画等,壁画主要为大佛殿佛像处出土的碎块,颜色清晰,无完整图形。

哈密市文物局工作人员玉素甫·司玛依在电话中说,此次考古发掘是为配合白杨沟佛寺遗址抢险加固工程的实施,从上月中旬开始,主要工作任务是对需要进行抢险加固的部位和区域开展考古发掘。

玉素甫介绍,此次是第一次正式、科学、完整的考古清理发掘,在原本资料的基础上进一步清晰了白杨沟佛寺区的布局、建筑结构和单体建筑形制,特别是建筑的功能、形制、体量、外观、砌筑材料和建造工艺等,为佛寺后期的保护工程提供了科学依据。

据悉,白杨沟佛寺遗址位于哈密市柳树泉农场,该遗址群系唐代佛教兴盛时期的大型佛教遗址,始建于高昌回鹘时期,是研究唐代西域佛教寺院规划布局和建设发展的宝贵实证,同时它也是哈密区域年代较早、规模最大的一座佛教寺院。千余年以来,曾有国内外的探险、考古人员对佛寺遗址进行不同程度的调查、发掘。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是中西方文化交融、中国民族大融合的一种艺术体现

    是中西方文化交融、中国民族大融合的一种艺术体现

    2019-01-01 23:03

  •  在这里发现了已知最早的测日影天文观测系统

    在这里发现了已知最早的测日影天文观测系统

    2019-01-01 22:59

  • 考古学家在主墓室发现了一些木制面具、石棺盖把手等物

    考古学家在主墓室发现了一些木制面具、石棺盖把手等物

    2019-01-01 22:27

  • 茶陵古城墙迎熏门考古勘探

    茶陵古城墙迎熏门考古勘探

    2019-01-01 20:09

网友点评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