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昌窑的身份是官是民?制瓷工艺达到什么水平?在骆冲窑考古发掘中,很多关于繁昌窑的谜题逐步解开。经过现场考古和研究,考古专家在繁昌窑柯家冲窑址附近1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发现了17处窑包堆积,随着进一步的考古发掘,繁昌窑或许有更多的“龙窑”将被发现,更多关于繁昌窑的谜题也有望得到解答。
【最新发现】
17处窑包 附近或有“龙窑群”
目前,考古人员在柯家冲遗址周围1平方公里范围内,发现至少有17处窑包堆积。针对柯家冲窑,2002年,中科大和安徽省考古所联合发掘过一次,发现了龙窑1处、作坊遗迹3处,去年起又发掘了2号龙窑。专家认为,这么多的窑包堆积或许意味着柯家冲窑附近还存在更多的龙窑,或许存在一个“龙窑群”。但具体这些窑包堆积下埋葬着怎样的秘密,还需要进一步考古发掘来揭示。
神秘遗迹 或为北方“馒头窑”
在骆冲窑考古发掘中,考古人员在紧挨着窑炉的边上发现了三座清代墓葬,墓葬底部的土质色泽不一样,经过仔细清理,在墓葬底部发现了大量烧制瓷器过程中用来起支撑作用的“支丁”、匣钵片和碎瓷片,周围还发现了烧结面。
种种迹象显示,这可能也是一座窑炉遗址,,但南方地区常见的“龙窑”都是依山而建,而且长度动辄二三十米,这么小的遗迹也是窑炉吗?考古人员怀疑,这可能是北方地区流行的“瓢形窑”或“馒头窑”。专家分析,晚唐五代时期,中原战乱频繁,大量居民南迁,其中不乏上层贵族和技术熟练的窑工。这座疑似窑炉很可能是北方窑工南下的产物。
【待解之谜】
创烧于何时?
根据2002年对繁昌窑窑址发掘地层显示,繁昌窑应该创烧自五代,繁盛于北宋早期,北宋中期开始走向衰落。但考古专家在繁昌窑目前已经出土的器物中,也有发现唐代风格的器物,因此有专家判断,繁昌窑可能始于晚唐。其精确创烧时间到底是什么时期,省考古所繁昌窑考古现场负责人罗虎表示,这还需在柯家冲及周边区域详细调查,并有选择性的重点试掘。
瓷器咋运输?
考古发现,长度近40米的柯家冲2号龙窑一次就能烧制出两万件瓷器。专家介绍,由于古代窑炉烧制瓷器受风向、天气等多种因素影响,一年仅能烧制三四次。但即使如此,加上骆冲窑等已经发现和没有发现的窑炉的产量,繁昌窑每年出产的瓷器也不少。
这么多的瓷器原料从哪来?产品如何运输?是通过水路还是陆路?这些目前都还是未知数。
销路怎么样?
根据目前的考古发现,繁昌窑柯家冲窑和骆冲窑的瓷器“市场定位”有明显不同,如果说繁昌窑有官窑背景,那么骆冲窑和柯家冲窑之间是否在当时已经有分工?当时繁昌窑窑业生产如何组织?繁昌窑的产品主要销往哪些地方?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