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首都博物馆、山西博物院、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主办的“呦呦鹿鸣――燕国公主眼里的霸国”展在首都博物馆开幕。
2007年5月,在山西省临汾市翼城县大河口,,一个墓葬群的发现,轰动了考古界。史籍中没有丝毫印迹的西周封国――霸国横空出世,数量惊人的随葬品、风格独特的葬俗、精美的漆木器、最早的漆木人俑、发现最早的青铜灯、填补史籍记载空白的青铜器铭文、保存完好的原始瓷器……
随着文物的出土,史料中缺乏记载的霸国得以展现在世人眼前。此次展览展出文物180余组件,包括青铜器、漆器、原始瓷器、玉器等,丰富的文物展示了霸国独具特色的文化。该展览以燕国公主的视角,以其在霸国所经历的主要礼仪:婚礼、祭礼、丧礼、燕礼为框架,依托霸国墓葬出土的文物,展示了霸国的礼仪文明,同时揭示霸国与燕国的交流历史。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10月7日。
相关资料
山西大河口墓
2007年5月,大河口墓地因被盗被发现,同年9月至次年5月进行了考古勘探和试掘,2008年9月至12月进行了全面普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进行了大规模抢救性发掘。
大河口墓地位于山西省南部翼城县城以东约6公里处,在墓地周围还发现了几处不同时期的遗址,其中西周遗址位于墓地西南约0.5公里处。墓地分布面积约4万余平方米,埋藏西周墓葬约1500余座。山西翼城县大河口西周墓地是新发现的一处西周封国墓地,发现的众多青铜器铭文中的“霸伯”是这里的最高权力拥有者。
“霸”是其国名,“霸”国未见于传世的文献记载,据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副所长谢尧亭称,铭文资料显示,“霸”与晋、北燕、芮等国曾有往来。在大河口墓地,商、周文化因素都比较明显,自身特色也很鲜明,墓葬时代横贯西周,晚期已进入春秋初年。大河口墓地的发现为研究西周分封制度和西周史提供了重要资料,对探讨诸侯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