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考古专家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工作,最近在城步苗族自治县丹口镇陡冲头村发现了大量石刻岩画。9月4日,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此次考古调查负责人吴顺东表示,已发现的石刻涵盖文字、图形、符号、划痕等诸多元素,内容极为丰富,应定性为岩画。这是南方地区极为罕见的岩画群,具有极高的文化、历史、艺术价值,对研究史前文化的发展变迁、湘西南地区的文化起源有着重要的解释意义。
2010年底,苗族聚居区城步发现10余块石刻,石头上的刻画符号,似篆非篆,似画非画,似汉字非汉字,有如“天书”,无人能识。随着对苗族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苗族曾经是有文字的,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失传了。于是,有人认为石刻上是已消失200余年的“苗文”。这一重大发现引起历史和考古学界的广泛关注。
今年6月中旬,吴顺东带领的考古队,进驻城步陡冲头村,开启调查勘探工作。他们发现,许多石头上面的痕迹,有着内在规律,可能包含着苗族先民的信息。“现在的发现已经远远超出‘苗文’的范畴。”吴顺东说,调查的范围,也从原来发现的10多块石刻扩展到周围10平方公里。目前已发现成千上万块石刻,分布在海拔970米至1720米的区间,大多沿着溪流和原有古道分布,有着极为严谨的规律性。(剑平 立祥)本报讯 湖南考古专家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工作,最近在城步苗族自治县丹口镇陡冲头村发现了大量石刻岩画。9月4日,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此次考古调查负责人吴顺东表示,已发现的石刻涵盖文字、图形、符号、划痕等诸多元素,内容极为丰富,应定性为岩画。这是南方地区极为罕见的岩画群,具有极高的文化、历史、艺术价值,对研究史前文化的发展变迁、湘西南地区的文化起源有着重要的解释意义。
2010年底,苗族聚居区城步发现10余块石刻,石头上的刻画符号,似篆非篆,似画非画,似汉字非汉字,有如“天书”,无人能识。随着对苗族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苗族曾经是有文字的,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失传了。于是,,有人认为石刻上是已消失200余年的“苗文”。这一重大发现引起历史和考古学界的广泛关注。
今年6月中旬,吴顺东带领的考古队,进驻城步陡冲头村,开启调查勘探工作。他们发现,许多石头上面的痕迹,有着内在规律,可能包含着苗族先民的信息。“现在的发现已经远远超出‘苗文’的范畴。”吴顺东说,调查的范围,也从原来发现的10多块石刻扩展到周围10平方公里。目前已发现成千上万块石刻,分布在海拔970米至1720米的区间,大多沿着溪流和原有古道分布,有着极为严谨的规律性。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