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研究

不是被推到北极地区的边缘以致无法在经济方面存活下去

字号+ 作者:爱文玩 来源:网络整理 2018-12-20 12:28 我要评论( )

近日一份研究报告称一群生活在早已远去年代中的古代人类古爱斯基摩人(Paleo-Eskimos)曾在北美北极地区孤立居住长达4,000余年。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古爱斯基摩人在经过长途跋涉之后,通过横跨白令海峡(BeringStrait)从西伯利亚(Siberia)地区迁移至其新的

近日一份研究报告称一群生活在早已远去年代中的古代人类古爱斯基摩人(Paleo-Eskimos)曾在北美北极地区孤立居住长达4,000余年。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古爱斯基摩人在经过长途跋涉之后,通过横跨白令海峡(BeringStrait)从西伯利亚(Siberia)地区迁移至其新的聚居地。但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并未接触其他族群在历史不同时期进行相同迁移活动而产生的各种文化,包括美洲原住印第安人(NativeAmericans)和因纽特人(Inuit)。

相关研究人员在《美国科学期刊》(USjournalScience)发表的报告中称这些古爱斯基摩人最终在约700年前消失,这大约也是现代因纽特人的祖先迁移至美国阿拉斯加地区的时间。

史密森尼学会(Smithsonian)国立自然历史博物馆(NationalMuseumofNaturalHistory)北极研究中心主任威廉姆·费茨休(WilliamFitzhugh)表示:“在某种意义上,古爱斯基摩人成为了众矢之的,不是被推到北极地区的边缘以致无法在经济方面存活下去,就是可能以某种离奇的方式被灭亡。”

据悉,研究人员目前获得了来自北极西伯利亚、阿拉斯加、加拿大和格陵兰岛古代人类遗骨、牙齿和毛发样本的DNA,以开展深入的研究。

此外,他们还对当今两名格陵兰因纽特人、两名西伯利亚尼夫赫人(Nivkhs)、一名阿留申群岛岛民(AleutianIslander)和两名阿萨巴斯卡(Athabascan)美洲原住印第安人的基因组进行了测序。

其遗传研究表明古爱斯基摩人与美洲原住印第安人或因纽特人无关。

据了解,古爱斯基摩人被认为是萨克卡(Saqqaq)和多赛特(Dorset)人,以每20至30人的小聚居村落规模分散居住。

其种群数量目前难以确定,但研究人员表示可能大约数千人左右。

鉴于一致性研究人员发现了来自母体的线粒体DNA,,这似乎表明古爱斯基摩人中存在着极少数的女性,因此近亲繁育可能十分常见。

丹麦自然历史博物馆(NaturalHistoryMuseumofDenmark)分子生物学家兼研究人员麦纳萨•拉加万(MaanasaRaghavan)表示:“较之全球其他地区,北极的发展历史非常独特。文化变迁由思想运动而产生,并非是进入该区域的人种。”

专家表示多塞特人因其制作打制石器和小型石片的艺术和技能而举世闻名,但业内普遍并不认为其拥有弓和箭。

他们狩猎并捕捞,在传统长屋中举行宗教仪式聚会。

尽管如此,费茨休表示考古学家在了解此类古代族群方面仍然存在着诸多困难。

史上并没有对这种长期独居种族的已知比较。

费茨休表示:“我认为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文化稳定性和连续性影响,而且您无法在近4,000或5,000年内找到任何与之相近的现代示例。”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是中西方文化交融、中国民族大融合的一种艺术体现

    是中西方文化交融、中国民族大融合的一种艺术体现

    2019-01-01 23:03

  •  在这里发现了已知最早的测日影天文观测系统

    在这里发现了已知最早的测日影天文观测系统

    2019-01-01 22:59

  • 考古学家在主墓室发现了一些木制面具、石棺盖把手等物

    考古学家在主墓室发现了一些木制面具、石棺盖把手等物

    2019-01-01 22:27

  • 茶陵古城墙迎熏门考古勘探

    茶陵古城墙迎熏门考古勘探

    2019-01-01 20:09

网友点评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