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岛市考古所和胶州博物馆考古人员在工作中发现了一条呈西北方向的疑似大壕沟,经过考古人员推测,这条壕沟所处的位置极可能是北宋板桥镇遗址具体西侧方位。“这还需要进一步确认,但一旦能够认定,它的意义非常大,为研究板桥镇遗址具体面积提供了重要依据。”胶州博物馆馆长王磊说。
虽然还未最终确定,但这条壕沟的发现,也让胶州板桥镇遗址再次呈现在了世人的面前。作为一个千年前的港口,通过之前的考古发掘,其背后呈现的是当时贸易的繁荣景象。
在胶州板桥镇遗址内出土的铁钱、铜钱的数量非常大。据统计,出土的铁钱多达40余吨。采访中,胶州市博物馆馆长王磊告诉记者,1996年12月,胶州市政府宿舍工地共出土铁钱约30吨,铁钱锈蚀严重结成了团,其中最大的一块重约16吨。能辨清字迹的有圣宋元宝、崇宁通宝、崇宁重宝、大观通宝、政和通宝,都为北宋徽宗时期的铸币。
2009年9月6日晚上,胶州市常州路与兰州东路交会处的一处工地施工过程中再次发现大量的铁钱。文物专家现场仔细察看后,确认这些铁钱为北宋时期的钱币。除此之外,在工地施工大坑内还发现了完整的瓷器。当天,胶州市博物馆要求工地停止施工,并对出土的铁钱等文化进行保护。
六天之后,经文物部门与开发商协商,这处工地正式进入了考古发掘阶段,整个考古发掘时间持续一个月。考古发掘开始之后,考古人员又在施工现场发现了大量的铁钱,重量达数千斤,同样这些铁钱也都已经锈蚀成团。
不仅如此,在接下来的发掘中,当发掘人员在清理工地南侧一处灰坑时再次发现了大量铁钱,形成了高20多厘米,宽约60厘米,长达10余米的钱堆,总重量约6吨。由于发现的铁钱数量很大,考古人员也认为这处北宋建筑群应该是官方用房,堆放铁钱的地方应为当时官府的一个钱库。
对于这些铁钱的来源,专家有多种推测。胶州市博物馆馆长王磊说,宋金战争中,宋朝的人将这些钱币掩埋于此,此外,还有可能是房屋坍塌后掩埋住的,之后也再未挖出。由于这些钱币都是流通过的,也有人认为可能是用于集中销毁。王磊说,被普遍认可的一种观点是反映板桥镇对外贸易的繁荣景象。
板桥镇遗址作为历史一个古港,它见证了青岛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也为青岛海上丝绸之路寻踪提供了重要的依据。王磊说,市舶司是中国古代官署名,负责对外(海上)贸易之事。根据记载宋代重视海外贸易,开宝四年(公元971年)在广州设市舶使,掌海上贸易。徽宗崇宁元年七月又在杭州、明州(今宁波)、密州(今山东胶州)、秀州(今上海淞江)等地设市舶司,负责检查进出船只商货、收购专卖品、管理外商。当时的密州市舶司就设在板桥镇(今胶州市区),是北方唯一的市舶司。
王馆长说,市舶司属于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管理,收税也相对独立于地方,而所收的税也一般由自己保管,从而用来购买一些象牙等外来贵重物品。
再者,发掘中,他们还发现了明显的独轮车车痕,这也充分证明了当时的物流与交通繁忙,这也证实了当时对外贸易的繁荣程度。
建筑:规模大,市舶司衙署建筑基址
板桥镇是唐初武德年间设置,北宋始以板桥镇主簿兼胶西县事。自然地理位置优越,是南北海陆交通的咽喉。北宋朝廷获准知密州范谔宜在板桥镇置市舶司的请求。奏称:“若板桥市舶发行,则海外诸物积于府库者必倍于杭、明二州。”
采访中,文物专家也表示,在胶州历史上,北宋时期的板桥镇是山东的一个重要经济重镇,而板桥镇只在有关历史记载中提及到,从出土的实物来看,只在1996年发现了30吨北宋时期的铁钱,但是仅靠这一点根本无法证实板桥镇的重要历史地位。“但2009年的板桥镇遗址考古发掘出北宋时期的文物和建筑群就填补了青岛地区北宋时期缺少实物证据的空白。”文物专家表示。
据参与当时考古发掘的一位考古人员回忆,他们先在距离地面下3米处发现了宋代的青砖铺的地面,接着又发现了北宋时期的建筑群,还有一些完整的墙壁和部分墙基。而墙壁上用的青砖规格十分统一,砖块的长度为24厘米,宽为12厘米,厚为4厘米,而且布局非常讲究。
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考古人员清理出了一段17米长北宋时期残留下来的长廊,而长廊的两侧出现多间房屋墙壁和墙基,可以看出,在北宋时期,此处是当时板桥镇市舶司附近的雄伟建筑。考古人员在现场还发掘出了房脊顶上的龙形标志和铜镜等众多文物。
另外,考古发掘人员还曾发现了一些平铺的青砖,在进一步清理发掘时惊奇地发现了北宋时期房屋大门前用青砖堆砌的踏步(今台阶)。不仅如此,考古人员还发掘出了瓦当。瓦当的种类很多,而且都刻有龙头雕像。由此,考古发掘人员也表示,在北宋时期,在建筑物顶上使用有雕像的瓦当,普通平民是没有这个条件的,基本上都是衙门或者官府用房才用雕刻着各种兽形的瓦当,由此可以判断现在发掘出来的北宋建筑物是当时市舶司的重要建筑。
在位于这处工地的最西侧,考古发掘人员曾清理出了40米长、16米宽的房屋建筑结构,而且位于此处建筑群东侧也发现了同样类型的建筑结构。两处建筑中间的空地约有20米宽,空地上还发现了一眼水井和一个熔炉,地下紧密连接着排水设施。考古发掘人员在清理时,发现遗留下来的青砖墙面非常多,而且还有不少进入房间的台阶等建筑附属物。
后来考古发掘人员又在建筑群里发现罕见吻兽以及狮子脊兽,这些都印证了这里正是当时的板桥镇官员和市舶司衙署所在地。
另外,在采访中,青岛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所长林玉海也曾表示,在宋代文化层,共发现单体遗迹132个,其中建筑遗迹35个,整个遗迹群布局有一定的相互关联,尤其是揭露的两组大型建筑基址,布局结构复杂,规模宏大,其中有通商口岸设置的客栈和转运仓储设施,另一组建筑群则应是当时的某个管理商贸活动的官署机构。
除发掘出的建筑群遗迹外,还出土了许多建筑构件、日常生活用品等文物。林玉海说,这些都反映了当时胶州板桥镇发展繁荣的历史事实,充分说明了古板桥镇是中国北方重要的商贸港口。
瓷器:各大窑系瓷器标本都能找到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