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研究

在原乡贤祠基址上发现一刻石

字号+ 作者:爱文玩 来源:网络整理 2018-12-19 07:44 我要评论( )

据从省文物局获悉,富平县文庙博物馆近日在平整前院时,在原乡贤祠基址上发现一刻石,经清洗识辨,该石碑是为颂扬明代吏部尚书张紞舍身报国而制。 石碑刻成于明代嘉靖六年。碑是青石质地,高246厘米,宽84厘米。碑下有龟形座,高67厘米。整体保存较好。张

据从省文物局获悉,富平县文庙博物馆近日在平整前院时,在原乡贤祠基址上发现一刻石,经清洗识辨,,该石碑是为颂扬明代吏部尚书张紞舍身报国而制。

石碑刻成于明代嘉靖六年。碑是青石质地,高246厘米,宽84厘米。碑下有龟形座,高67厘米。整体保存较好。张紞是富平县人,曾在明代的建文帝时期,当过资政大夫、吏部尚书。碑首为半圆形,中刻两行篆体大字,竖写“张先生祠堂记”六字铭文。下为长方形碑体,阴刻20行碑文,记述了张紞生平。

张紞曾在洪武初年(公元1368年)任云南布政使,远近奠安,夷民心服。洪武三十一年,升吏部尚书。碑文载公元1399年,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他与礼部尚书黄子澄设法防御。他为表示对燕王争夺皇位的反对,最终就义于首阳吏部寑堂,其子、夫人收其尸体入殓。他是我国古代优秀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

舍身就义后,一直到明代嘉靖改元时期(公元1522年,嘉靖继位改元),当时的陕西都巡抚、按察使、布政使都对张紞献身国难给予了公正的评价,并将碑立于他的故乡富平县文庙乡贤祠中,让人们永久纪念传承。

记者获悉,此碑出土是对已拆毁不存的富平县乡贤祠的有力证明,也为研究明代政治、燕王发动“靖难之役”、嘉靖帝“嘉靖改元”重大历史事件及富平县文庙乡贤祠地方史提供了实物资料,具有很高的研究参考价值。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枣庄86座东周古墓出土文物数千件

    枣庄86座东周古墓出土文物数千件

    2019-01-01 22:54

  • 落款为永宁王府掌理府事肃湷立

    落款为永宁王府掌理府事肃湷立

    2019-01-01 22:43

  • 上石河村古墓葬群出土近五百件春秋时期文物

    上石河村古墓葬群出土近五百件春秋时期文物

    2019-01-01 22:40

  • 有多项成果在国内外系首创

    有多项成果在国内外系首创

    2019-01-01 22:29

网友点评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