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枣阳郭家庙曾国墓地考古发掘进入尾声,一批出土文物被送到文保部门抢救修复。该墓地出土的珍贵麻织品,距今约2700至2800年,却未碳化。更令人惊叹的是,,昨日经文保专家检测发现,其精细程度相当高。
在一号墓的棺木外,考古人员几天前发现了两块巴掌大小的麻织品残片,本次考古发掘的领队方勤介绍称,丝麻织品不易保存,在以往考古发掘中出现的早期丝麻织品,大多碳化或仅存痕迹,郭家庙墓地发现的麻织品清晰可见,非常难得。“保存状况较好,与地下水位较高、土壤酸碱度适合等有关。”
荆州文物保护中心对出土麻织品的经纬密度进行检测,即检测了纬向、经向单位长度内的根数,发现一块残片经纬密度达29根/厘米和18根/厘米,另一块残片的经纬密度达54根/厘米和36根/厘米。据介绍,湖南长沙战国楚墓曾出土麻织品,经纬密度为28根/厘米和24根/厘米,郭家庙出土麻织品的精细程度与其几乎相当,部分甚至更高,但年代要早300年左右。专家推测,这可能与此地先民掌握了较高技术或墓主人身份高贵有关。
下一步,文保专家将对出土麻织品进行清洗、加固等修复处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