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城西近日发掘出一具完整人体骨架,为研究当时苏州地区的人种等提供了可靠样本。
最近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人员在吴中区胥口镇合丰村发现了一批古墓,,其中一座高出地表近2米的古墓内,出土一具完整人体骨架。考古人员根据随葬物品初步推测,这一墓葬为汉墓,人体骨架距今已有约2000年的历史。
苏州地区因地势较低、雨水丰沛,所以古墓内的尸骨往往难以保存,这具骨架为何能如此完好?考古人员唐锦琼分析,可能是这一墓葬规格较低、墓室狭小,反而相对牢固,不易受外力破坏。也有专家认为,这一汉墓延续了良渚文明的特色,先筑土台,再向下挖坑建造墓室,有利于地下排水,使墓穴相对干燥,所以骨架不易腐烂。
目前,这具人体骨架已经被考古人员整体取回。考古人员表示,将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弄清这具骨架属于什么人种、什么族群。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