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专家正在现场勘测
“这个干沟旁栽的都是树,沟东侧是葛土楼,西侧是烟叶行,发现的这个墓属于烟叶行村的地面。”当地村民蒋庆波介绍说,墓葬被发现后,村民们觉得古墓应该会有助于考古,便及时报告了市文物部门,希望文物专家能够前来勘测,看看到底有没有价值。
3月6日上午,市文物管理处专家来到墓葬发现地,对墓葬的情况进行详细勘察。
“该墓葬面积不大,墓室长约2.3米,墓室深约1.5米,整个墓距离地面约1.5米,属于青砖结构的墓。”现场测量后,市文物管理处文物科科长侯永介绍说,该墓葬为平民墓,从墓砖的腐蚀程度、墓的结构等综合分析,初步判断该墓为唐宋时期的墓葬,距今约有一千年了。
在当地村民的帮助下,文物专家对墓室进行了清理,除了发现墓主人的骨头、牙齿之外,没有任何陪葬物品,墓室的青砖上也没有发现文字或图案,因此具体的年代很难确定。
“通过实地勘测、考察,我们发现该墓砌的较为考究,墓的两侧为弧形,墓顶为拱形,就像一个倒扣在地上的小船,,因此我们认为这应该是较为典型的船型墓葬。”侯永介绍说,此类墓葬在亳州市还是首次发现,对研究古代埋葬习俗提供了较为重要的实物资料。
据了解,船型砖室墓因两侧墓砖倾斜筑成弧型封顶,像一只倒扣的船而得名,其流行过程可分为四期:即形成期(魏晋)、发展期(南朝至唐中期)、鼎盛期(晚唐至五代)、衰退期(北宋)。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