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研究

为还原5000多年前生产生活场景提供了鲜活的佐证

字号+ 作者:爱文玩 来源:网络整理 2018-12-18 18:38 我要评论( )

位于惠山区钱桥街道的赤墩遗址考古又有新发现。昨天,记者从钱桥街道获悉,去年5月以来,市文化遗产保护和考古研究所对赤墩遗址进行了第二次挖掘,共发现崧泽时期墓葬31座,出土玉器、石器、陶器等器物190件,为研究太湖地区崧泽文化提供了新的材料。 2013

位于惠山区钱桥街道的赤墩遗址考古又有新发现。昨天,记者从钱桥街道获悉,去年5月以来,市文化遗产保护和考古研究所对赤墩遗址进行了第二次挖掘,共发现崧泽时期墓葬31座,出土玉器、石器、陶器等器物190件,为研究太湖地区崧泽文化提供了新的材料。

2013年3月,钱桥街道在显山路延伸段施工过程中,发现了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市文化遗产保护和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出土了一批陶片、石器及少量骨器、动物骨骼等遗物,并发现了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崧泽文化时期祭坛遗迹。经美国著名beta实验室碳十四年代测定,确定该祭坛建筑年代在距今5140年前后,将无锡祭祀历史向前延伸至5000年前,比无锡鸿山贵族墓群还早2600多年。去年5月,市文化遗产保护和考古研究所对赤墩遗址重新进行了测绘调查,并选定朱巷作为第二次发掘地点,在发掘区布方3个,发掘面积约500平方米,并按照《田野考古操作规程》,采取整体发掘与局部解剖相结合的工作方法,自上而下,逐层清理。

此次挖掘发现的31座崧泽时期墓葬中,,早期墓葬29座、晚期墓葬2座。其中,近20座墓葬排列有序,上下叠压几层,墓向基本在5至15度之间。随葬品数量不多,在编号m10、m11墓葬中发现有玉玦、玉管、玉佩饰等小型玉器,其它墓葬基本为陶器、石纺轮、石锛为主。尤其有意思的是,在m11墓葬内出土的几件精美玉器均为在埋葬前刻意打断后再埋入墓内。考古人员据此推测,这可能与当时葬俗有关。

此外,在发掘中,考古人员还发现了崧泽时期灰坑22座、呈长条状的沟2条以及1座近似椭圆形的灶,出土了陶球、陶罐、石斧、石钺、石佩挂饰等器物及部分陶片,为还原5000多年前生产生活场景提供了鲜活的佐证。据了解,目前,该遗址后续挖掘、整理、研究工作仍在进行。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在这里发现了已知最早的测日影天文观测系统

    在这里发现了已知最早的测日影天文观测系统

    2019-01-01 22:59

  • 广州黄埔沙岭发现春秋时期越人墓地

    广州黄埔沙岭发现春秋时期越人墓地

    2019-01-01 22:58

  • 一次性发现这么多古代货币

    一次性发现这么多古代货币

    2019-01-01 22:49

  • 江西寻乌发现汉代古墓 于明清时被盗

    江西寻乌发现汉代古墓 于明清时被盗

    2019-01-01 22:46

网友点评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