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对成昆铁路(米攀段)进行考古发掘时,发现了约3000年前的坩埚、红烧土块,其中最令考古队员激动的,,莫过于在商周时期的文化层发现的两枚矿渣。但这些还不能证明发掘地—攀枝花米易县庙门前遗址就是“冶炼遗址”。
“如果发现大型冶炼炉,那我就敢拍胸脯说这里跟冶炼遗址有关了!”考古现场负责人陈苇告诉记者,如果要给这里定性,还需掌握更多的证据。考古人员用磁铁测试过矿渣,并无磁性反应。陈苇也表示,这块矿渣究竟是铜矿还是铁矿,还需要进一步检验。但现在可以证明的是,这里的人可能在约3000年前就已经懂得了冶炼技术。陈苇介绍,目前的考古发掘对于攀西地区的历史意义重大,对成昆线遗址大面积发掘,是为了通过这些线索,对这里古代人的生活有一个了解,从而让这里的历史轮廓更为清晰。
据了解,这次考古是为配合成昆铁路扩能改造工程进行的。2013年5月,四川省考古院以及当地文物部门在对成昆铁路米攀段进行考古调查,经过4次复核确认后,2015年1月4日,省考古院对这片铁路施工将要破坏的区域进行抢救性发掘,才发现了这些珍贵遗存,目前考古工作还在继续。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