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至10月,经报国家文物局批复,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哈民遗址周边进行了调查及局部抢救性发掘。本次发掘分别位于遗址南区的北缘和北区的南缘,共计揭露面积700平方米,清理房址13座,墓葬1座、灰坑4座,出土遗物有陶、石(玉)、骨、角、蚌器等共计150余件。
北发掘区房址分布图
北区F78房址
发掘出土陶器是以细砂质陶为主,有少量的泥质陶。器型有斜直壁筒形罐、小口双耳溜肩壶、敞口弧壁浅腹钵、敞口斜壁平底盆、少见斜口器、纺轮等出土陶器纹饰以“麻点纹”和素面为主,极少刻花纹和彩陶片。遗址出土石器较多,器形有磨盘、磨棒、饼、斧、锛、耜、砍砸器、环状器、镞、叶等。玉器见一件三联璧。此外尚出土有骨器、蚌壳等遗物。
本次发掘为甄别哈民文化的具体内容及确定文化属性补充了新的依据。进一步揭示了聚落遗址内房址、墓葬、灰坑等遗存在空间布局上的真实情况,充实了遗址的文化内容,丰富了出土遗物的组合关系。哈民遗址的发掘,为重新认识并复原史前聚落的面貌及其复杂的人地关系等提供了科学翔实的资料。
哈民遗址南距内蒙古通辽市区50公里。遗址平面呈椭圆形,总面积17万平方米。2010年至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连续对这处大型聚落遗址进行了三次抢救性发掘,,揭露面积达7200平方米,收获了一大批珍贵文物。2012年,哈民聚落遗址被评为“201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