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研究

彭水文物管理所联合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

字号+ 作者:爱文玩 来源:网络整理 2018-12-18 10:01 我要评论( )

近日,在位于彭水自治县大垭乡龙桂寺村4组的芙蓉江畔一个叫龙蛇坝的小村庄,一个古建筑群遗址的发掘工作正井然有序地进行着,工作人员正拿着铁锹、铁铲等工具,小心地清除着堆积层的泥土。 考古工作人中正在清理堆集层泥土 考古工作人员正在清理新出土的文

近日,在位于彭水自治县大垭乡龙桂寺村4组的芙蓉江畔一个叫龙蛇坝的小村庄,一个古建筑群遗址发掘工作正井然有序地进行着,工作人员正拿着铁锹、铁铲等工具,小心地清除着堆积层的泥土。

彭水文物管理所联合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

考古工作人中正在清理堆集层泥土

彭水文物管理所联合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

考古工作人员正在清理新出土的文物

据了解,因为芙蓉江浩口电站的开发,龙蛇遗址正处于淹没区。为了保证文物免遭破坏或永远埋于水下,彭水文物管理所联合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

笔者在现场看到,随着堆积层的逐渐清除,埋在地下的建筑基础已经逐步露出地面,整个古建筑的结构布局清晰可见,考古工作人员正在整理刚出土的碎陶片、瓷器、铜钱等文物,在笔者采访过程中,不断有文物被工作人员发掘出来。

“我们对遗址的发掘工作分为野外发掘和室内文物修复、记录和分析,野外发掘遵循从晚到早的顺序,对堆积层的泥土逐层进行发掘,同时对发掘出来的文物按年代、用途等进行分类和分析,对重要文物进行必要的修复。”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龙蛇坝遗址现场考古工作人员汪伟介绍。

据介绍,目前,该遗址已发掘出各种文物170余件,根据目前出土的文物来推断,该遗址最晚的人类生活痕迹大约在民国前期,最早能够追溯到商周时期。

汪伟介绍,从地形上看,芙蓉江龙蛇坝的上游和下游地势险要,不适合人类居住,而冬瓜溪和芙蓉江在龙蛇坝交汇,形成了一个小型的冲击平原,加上芙蓉江流经龙蛇坝时,河流因山势而回转,形成了S型的回水坝,渔业资源丰富,这为人类定居提供了条件。

“目前出土的170余件文物中,,有130余件文物是渔具的零部件,以此推断,当时,在这里生活的人们以渔业为主,这里丰富的渔业资源,为人们提供了充足的食物,使他们在这里得以生存。”汪伟介绍。

据考证,在古代,大垭乡龙蛇坝是郁盐入夜郎国的必经之路,是重要的古盐道之一,也是贵州到川渝的重要水陆交通结点。

“彭水郁山自古产盐,据考证,郁山的盐一部分经郁江、乌江、芙蓉江,通过水路进入贵州到达夜郎国,一部分经郁江、乌江、靛水、润溪、大垭的龙蛇坝到武隆浩口至贵州务川到达夜郎国,无论水路还是陆路,龙蛇坝都是必经之路,这些为龙蛇坝集镇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条件。”汪伟介绍。

据介绍,此次龙蛇坝抢救性发掘工作对研究彭水商周时期人类文明以及古代贵州和川渝两地的文化交流、交通运输等提供有力的依据。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还会引起全国甚至全世界专家对这片区域古代文化发展的高度关注

    还会引起全国甚至全世界专家对这片区域古代文化发展的高度关注

    2019-01-01 22:51

  • 器类包括鬲、甗、罐、瓮、豆、大口尊等

    器类包括鬲、甗、罐、瓮、豆、大口尊等

    2019-01-01 20:07

  • 经过文物部门为期两个月的抢救性考古发掘

    经过文物部门为期两个月的抢救性考古发掘

    2019-01-01 19:21

  • 城墙下随处可见新鲜的沙葱

    城墙下随处可见新鲜的沙葱

    2019-01-01 19:17

网友点评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