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灵宝市文广新局获悉,该局在灵宝市寺河乡调查时,发现明代嘉靖三十七年创修三教洞碑铭。遗憾的是,这块三教洞石碑虽外形完整,但碑面风化严重,一部分文字难以辨识。从可辨清的文字中得知,明嘉靖二年,坡头里施主薛云,在下河村创修神洞,到嘉靖三十六年,陕州东凡福胜寺僧人愿来抵达下河村。愿来通晓医术,在他的主持下,神洞香火日盛,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灵宝县城附近的梁村、巴娄里等地先后有信众前来祈福还愿。次年,在磨儿湾下河村创修了三教洞。三教为儒、佛、道,洞显然是窑洞,也就是利用窑洞做敬神场地。宋真宗赵恒在《索释论》中说,佛教与周孔荀孟在“劝人之善,禁人之恶”方面是迹异而道同。他首次提出“以儒治世,以佛修心,以道养生”。因此,宋代以后到明代很多寺观中,三教教主同台而坐屡见不鲜,如陕西水陆庵、灵宝朱阳石坡湾洞沟泥塑造像等,名称上没有出现三教,内容都体现三教。直名三教洞的并不多见,,在灵宝仅此一例。
据介绍,该碑的发现,不但对于研究明代宗教有极其重要的价值,而且反映了明代寺河宗教和文化与州城府县同样繁荣。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