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吉林市民荆峰在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发现了一块造型独特的石头,后经文物专家鉴定,这是一块金代时期的“夹杆石”,距今已有800多年。根据史料记载,在九站附近曾有座白花城,该城是金兀术妹妹白花公主的佣兵之地。后城中建一庙,庙里供奉的是白花公主,庙前有高大的旗杆,这块“夹杆石”就来自白花公主庙前。
在大学内发现古老的石头
6日上午10点,在荆峰的带领下,吉林市政协文史研究员皮福生与新文化记者一同驱车来到坐落于九站的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在该学院大门西侧100米处和文理学院、行政办公楼门前,都发现了大小不同、形态不一的多块石头。
“我偶尔和朋友到学院来干活,发现了学校里有多块古老的石头。回家后,我翻阅史料确定,在金代时期,这附近有个城池,里面还有金兀术妹妹白花公主的祠堂。随后,我又询问了附近近百岁的老人,证实这事存在。”荆峰说,平日里,他就特别喜欢研究吉林历史。
“这么多石头里,只有一块石头的造型保存得比较完整,就是学校大门西侧百米处的一块长条石,但我不知道这石头是干什么用的。”荆峰说,随后,他就把此事告知了皮福生,希望帮助鉴定。
当天,皮福生在学院里转了好几个地方,查看荆峰所说的古老石头,但由于石头上没有字,更没有雕刻,无法辨认。最后皮福生来到学校大门西侧百米处的长条石处,该石长约3米,宽约0.6米,厚度约0.3米,被用作石阶,平放在地上。
仔细查看和鉴别后,皮福生大喊:“哎呀,这块石头可了不得啊!这是块金代时期的‘夹杆石’,距今已有800多年了。”
“你们看,这块‘夹杆石’的材质是花岗岩,它应该是立着的,有半米应该埋在土里,看顶部,有明显的荷花瓣造型雕刻,石头中间上下部位有两个孔,一个是方形,一个是圆形。”皮福生表示,这块石头应该是两块,并排排列,利用中间的方圆孔将两块“夹杆石”固定在一起,而中间就夹着一个如电线杆大小的旗杆。
“夹杆石”出自金兀术妹妹白花公主庙前
皮福生介绍,在吉林市范围内,“夹杆石”并不罕见。在吉林市北山就可以看到清代的夹杆石,但是这块夹杆石可不是清代的。
“‘夹杆石’的特点有目共睹,有方圆孔,凡是有一点考古知识的人,,一看就知道。清代的‘夹杆石’比较薄,比较短,没有这块雄伟、厚重。”皮福生说,这块“夹杆石”用的石头巨大,而且造型雕刻比较粗犷,一看就具备金代时期雕刻的特点。他表示,“夹杆石”一般都是庙宇门前用来夹旗杆的。有史料记载,九站附近曾有座白花城,该城是金兀术妹妹白花公主佣兵之地。后城中建一庙,庙里塑有白花公主人像,百姓时常来此供奉、祭奠,但该庙毁于什么年代就没有记载了。“这块‘夹杆石’来自金代,从相关文献资料上来看,应该是当年白花公主庙宇前的石头。它至今保存完好,又这么巨大,可见当时的庙宇有多么辉煌。”皮福生说,几年前,吉林市曾有人发现了金代石斛,现在已经被收藏在了博物馆。
这是极好的辽金历史实物物证
皮福生介绍,从近代来说,康熙十二年即1673年,吉林市建立了城池。这块石头说明在松花江彼岸,800多年前,女真金代时期,就有城垣了,城垣里又有辉煌的庙宇。“这块石头对于研究吉林市的历史有特别的意义,特别是辽金这段历史,可以说是极好的实物物证。”他表示,史料记载与实物吻合,足可证明吉林农业科技学院附近就是白花公主庙宇的所在。
据常年居住在吉林农业科技学院附近91岁高龄的梁国兴介绍,他29岁的时候,就来此居住。当时,就听老人们说,此地曾有一座庙宇,在现在的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大门西200米处,后来不知什么原因庙宇被毁了。“我到此处居住时,没看到庙宇,只看到过看守庙宇的小房子。”梁国兴说,后来也不知什么原因,小房子也被拆除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