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研究

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柴晓明说

字号+ 作者:爱文玩 来源:网络整理 2018-12-17 20:41 我要评论( )

随着中国考古1号25日返回海南文昌清澜港,西沙群岛2015年水下考古工作顺利结束。作为西沙海域第二次大规模的水下考古活动,此次考古取得突出成果,其中珊瑚岛一号沉船遗址发掘出水37件文物,完成金银岛一号沉船遗址水下考古调查、甘泉岛遗址陆地考古调查、

随着“中国考古1号”25日返回海南文昌清澜港,西沙群岛2015年水下考古工作顺利结束。作为西沙海域第二次大规模的水下考古活动,此次考古取得突出成果,其中珊瑚岛一号沉船遗址发掘出水37件文物,完成金银岛一号沉船遗址水下考古调查、甘泉岛遗址陆地考古调查、永乐环礁礁盘外海域物理探测调查。

据西沙群岛2015年度水下考古队领队邓启江介绍,西沙群岛2015年度水下考古工作,由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海南省文物局共同组织开展,4月12日起航赶赴西沙永乐群岛海域开展工作,至5月25日返回文昌清澜港,海上航行及水下考古工期达40天。

“这是继2008年西沙华光礁1号沉船遗址发掘后,西沙海域第二次大规模考古活动。”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柴晓明说,相比于田野考古,水下考古具有劳动、技术、资金密集型的特点,今年的西沙考古出动了中国首艘水下考古船“中国考古1号”,还配备3艘工作船,考古人员则来自福建、浙江、广西、海南等多个省份。

在重点考古发掘的珊瑚岛沉船一号遗址,考古人员用木板在不到2米水深的礁盘上搭建一个工作平台,通过多种工具,将大型石构件及石像吊装出水,37件文物包括石像7尊、石板8件、石条6件、石柱础1件、石柱8件、擂钵3件、石杵3件,另外还发掘出水了瓷器碎片13件。

记者日前在西沙考古工作船上看到,考古人员认真地给出水石构件进行脱盐处理,并采集附着在石像上的珊瑚标本,带回实验室进行文物病害分析,以便对出水文物进行更有针对性地保护。

据西沙群岛2015年度水下考古队队长邓启江介绍,珊瑚岛一号沉船遗址没有发现船体,遗址以石质建筑构件为主要堆积,还发现有少量青花和白釉瓷器碎片散落在遗址表面,调查发现遗址现存大小石构件274件。根据出水的瓷片和石构件特征分析,珊瑚岛一号沉船遗址的时代为清代晚期,石构件大多数为祠堂和庙宇的建筑构件,为一艘专门运输石构件的远洋运输船。

在甘泉岛遗址的陆地考古调查中,考古队在甘泉岛中部地势较低的平地上发现多处珊瑚石砌筑的房基,,一处房基周围还发现了大量带有“台湾专卖局”、“日本麦糖株式会社”等字样的酒瓶、酱釉罐口沿等文物,在甘泉岛最大淡水井井圈上部的红砖上还发现有刻画的日本文字、人名等。

“三沙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摸清南海水下沉船遗址的家底,能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对探究中国历史上海外贸易的状况具有重要意义。”柴晓明说,通过对海底沉船的考古发掘、调查,可以追溯到它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船主、船货,以及码头和港口等,南海水下文物需要深入挖掘和保护。

近年来,中国不断加大水下考古力度,已先后在西沙群岛海域发现120多处水下沉船遗址,水下文化遗存文化内涵丰富,有陶瓷器、铜钱、玻璃器、船板、碇石、石质建筑构件等,类别多样;遗存年代范围长,最早可至五代时期,晚则直至清代晚期。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在这里发现了已知最早的测日影天文观测系统

    在这里发现了已知最早的测日影天文观测系统

    2019-01-01 22:59

  • 广州黄埔沙岭发现春秋时期越人墓地

    广州黄埔沙岭发现春秋时期越人墓地

    2019-01-01 22:58

  • 一次性发现这么多古代货币

    一次性发现这么多古代货币

    2019-01-01 22:49

  • 江西寻乌发现汉代古墓 于明清时被盗

    江西寻乌发现汉代古墓 于明清时被盗

    2019-01-01 22:46

网友点评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