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研究

8000年前出土骨笛仍能吹出悦耳民歌

字号+ 作者:爱文玩 来源:网络整理 2018-12-17 12:37 我要评论( )

1977年考入吉林大学考古专业。先后在甘肃省博物馆、吉林大学考古学系、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工作。现为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南中国海考古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考古学会理事。 考古学是一门发现的科学,考古发现不断更新着人们

8000年前出土骨笛仍能吹出悦耳民歌

1977年考入吉林大学考古专业。先后在甘肃省博物馆、吉林大学考古学系、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工作。现为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南中国海考古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考古学会理事。

考古学是一门发现的科学,考古发现不断更新着人们的知识。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出土的骨笛就是这样。“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曾几何时,人们以为笛子是羌人和胡人的发明创造,是与游牧文化相联系的。1984年,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出土了距今8000年以前的骨笛,彻底改变了人们的认识。

贾湖遗址共出土了25支骨笛,完整的骨笛都是墓葬内的随葬品。经鉴定,骨笛均为丹顶鹤的尺骨所制,首先使用燧石切割器去掉尺骨两端的骨关节,然后设定孔位,使用燧石钻头钻孔成器。笛身长度在17——25厘米之间,笛孔有5、6、7、8之别,大多数骨笛为7 孔。在《舞阳贾湖》发掘报告中,M282:20的七孔笛,是最完整、精美的一支,长22.7厘米,浅棕色,油亮光滑,制作精致,孔壁垂直,音孔很圆且大体在一条直线上。从骨笛的出土情境分析,可以产生如下认识:

1、墓葬中骨笛多在死者下肢的股骨和胫骨附近,少数出在死者上肢的肱骨附近,表明死者生前是把骨笛佩戴在大腿、小腿或上臂上,不影响骨笛主人的正常活动;骨笛多出在死者上下肢的右侧,少数出在左侧,这应与死者生前的左右手劳作习惯相关。

2、一般随葬骨笛的墓葬都是大墓,随葬品丰富,其中出有最精美一件骨笛的282号墓葬,随葬品多达60件,表明骨笛拥有者生前有较多的财富和较高的社会地位。

3、在15座出有骨笛的墓葬中,有9座墓葬的骨笛与龟甲共出。在贾湖遗址的墓葬中,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龟甲往往与小石子共出,这种现象还见于安徽含山凌家滩墓地,,已逝的著名考古学家俞伟超先生曾专门撰文指出,这种龟甲是史前时期巫覡从事卜筮活动的法器。这表明随葬骨笛的墓主人生前应是贾湖社群的巫覡。

4、骨笛作为随葬品出自贾湖巫覡的墓葬中,表明骨笛在贾湖居民的生活中,是用于宗教活动的,换言之,贾湖的骨笛应是宗教活动的法器。

5、在15座出有骨笛的墓葬中,有8座墓葬随葬两支骨笛,骨笛这种两两成对随葬的现象,表明骨笛或有雌雄之别。

6、碳化稻米、稻壳和水稻硅酸体等与稻作农业相关遗存的发现,表明贾湖居民是以农业为主要生业的社会,骨笛在这里的发明是与农业社会相关的。

1987年12月,在河南省文化厅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黄翔鹏先生用一支七孔骨笛吹奏了河北民歌《小白菜》,震惊四座。贾湖骨笛不仅能够演奏传统的五声或七声调式的乐曲,而且能够演奏富含变化音的少数民族乐曲或外国乐曲。贾湖骨笛是迄今为止中国考古发现的最古老乐器,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乐器。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枣庄86座东周古墓出土文物数千件

    枣庄86座东周古墓出土文物数千件

    2019-01-01 22:54

  • 辽宁发现3500年前古灌渠 由瓶颈陶片确定出遗址

    辽宁发现3500年前古灌渠 由瓶颈陶片确定出遗址

    2019-01-01 22:44

  • 上石河村古墓葬群出土近五百件春秋时期文物

    上石河村古墓葬群出土近五百件春秋时期文物

    2019-01-01 22:40

  • 陕西蓝田发现212万年前旧石器遗址

    陕西蓝田发现212万年前旧石器遗址

    2019-01-01 22:34

网友点评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