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研究

我们看到了石峁发达的城防系统

字号+ 作者:爱文玩 来源:网络整理 2018-12-17 10:26 我要评论( )

四千年前的祭祀场景什么样?考古工作者最近对我国史前最大城址石峁遗址的一处祭坛遗迹进行了正式考古发掘,结果表明这处祭坛的功能犹如长城的烽火台一般,很可能是构筑在山包上的哨所,跟高大的石峁城墙一起构成了人类史前强大的防御工事。 主持石峁遗址考

四千年前的祭祀场景什么样?考古工作者最近对我国史前最大城址——石峁遗址的一处“祭坛”遗迹进行了正式考古发掘,结果表明这处“祭坛”的功能犹如长城的烽火台一般,很可能是构筑在山包上的“哨所”,跟高大的石峁城墙一起构成了人类史前强大的防御工事。

主持石峁遗址考古发掘的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孙周勇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我们今年对原先调查中发现的“祭坛”遗迹进行了正式考古发掘,结果发现“祭坛”的结构很可能是构筑在石头围墙上的一种木架构的高层建筑,其功能犹如长城的烽火台一般,不排除它作为四千年前的“哨所”(也就是瞭望台)的可能。

石峁遗址地处黄土高原北部、黄河西岸的陕西省神木县,经过近5个年度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发现了由“皇城台”、内城和外城构成的石峁城址,揭露了外城东门址、贵族墓葬区、普通居址等重要遗迹,为探讨石峁城址的聚落结构与布局、兴废年代、文化性质等问题提供了重要资料。

专家认为,先秦文献记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和军事,都是古代社会政治中的头等大事,考古人员对史前祭祀遗迹的追寻更是关注。2013年在一次考古调查过程中意外发现一枚玉铲,进而初步认为这处位于山包上的遗迹很可能是跟石峁祭祀有关的“祭坛”遗迹。

为什么最初推测它为祭坛?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红山文化的祭坛、良渚文化的祭坛很多都跟石头有关,,而且形制大部分是方的,也有圆形的。红山文化祭坛距今5千年左右,发现以后人们认为那时候已经有天圆地方的概念,有些坛的部位有大型墓葬,发现了大量随葬的玉器。

孙周勇说,石峁的建筑也是石头砌筑的,虽晚了千年但二者很相似,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同类设施。由于“祭坛”位于整个石峁城址的东南方向,而且当年调查时玉铲发现于山包的顶部,所以从它的地理位置、出土遗物等情况判断,当时怀疑其是一处龙山晚期的祭祀遗址。

根据考古发掘,这处石头砌筑的相对封闭的方形空间,一部分全部破坏了,现在还不了解全貌。其大概形制是长宽约14米,墙体1米多宽,其上半部分被损坏了,但可见5组相互对应的槽状石槽,明显和它的内立柱有关,进而以立柱支撑起上层建筑结构。

孙周勇说,从这处“哨所”的位置能看到石峁外城的一处南门,天气好的情况下跟外城东门的角台有很好的通视效果,它很可能能起到预警的作用。也就是说,有危险情况发生时,这个位置就相当于长城上的烽火台一样,它就能将这个情报很快的传递到石城的核心部位。

孙周勇说,目前来说祭祀遗迹的推测仍不能完全排除。五千年前的祭坛有方有圆,四千年时的祭坛会有什么变化呢?目前,我们看到了石峁发达的城防系统,其早期王国般的宗教能力及其体现(如祭坛)遗迹等,仍有待人们进一步去探寻。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是中西方文化交融、中国民族大融合的一种艺术体现

    是中西方文化交融、中国民族大融合的一种艺术体现

    2019-01-01 23:03

  •  在这里发现了已知最早的测日影天文观测系统

    在这里发现了已知最早的测日影天文观测系统

    2019-01-01 22:59

  • 辽宁发现3500年前古灌渠 由瓶颈陶片确定出遗址

    辽宁发现3500年前古灌渠 由瓶颈陶片确定出遗址

    2019-01-01 22:44

  • 落款为永宁王府掌理府事肃湷立

    落款为永宁王府掌理府事肃湷立

    2019-01-01 22:43

网友点评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