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研究

泉州洛阳现明代“四菜一汤”

字号+ 作者:爱文玩 来源:网络整理 2018-12-16 20:33 我要评论( )

华侨捐资重修四菜一汤格局的五井孔古井 桥南社区,因位于泉州洛阳桥南面而名,在这个社区,至今还保留着三座明代古井和两座宋代古井。在南靖田螺坑,有四菜一汤的土楼,而在这里,则有一座四菜一汤格局的明代古井,即中间方形,四周环绕四个圆形。近日,记

泉州洛阳现明代“四菜一汤”

华侨捐资重修“四菜一汤”格局的五井孔古井

桥南社区,因位于泉州洛阳桥南面而名,在这个社区,至今还保留着三座明代古井和两座宋代古井。在南靖田螺坑,有“四菜一汤”的土楼,而在这里,则有一座“四菜一汤”格局的明代古井,即中间方形,四周环绕四个圆形。近日,记者在泉州文史界人士的带领下参观走访。

明代古井

侨亲捐资修复 村民立碑纪念

桥南社区的三座明代古井四周都有房子围绕,其中,一座是单井孔,一座是双井孔,另外一座就是五井孔的“四菜一汤”。

据桥南社区居委会主任刘卫明介绍,单井孔也被称为翰林井,是一口官井。该石井座原为方形,经岁月洗礼,外沿呈圆形。在双井孔处,67岁的刘老伯说,他住在附近,喝这口井的水长大。早先,为了防止他人投毒,也为了净化水质,有人在水里养了一只鳗鱼。67岁的黄彩霞嫁到桥南社区48年,都是喝这口井的水,“这口井的水很好,不喝浪费。”如今,不少人喝上自来水,但黄阿姨家和附近的四五户人家还是接水管用这口水井。

在“四菜一汤”五井孔处,记者看到四个圆形的井孔中央是一个方形的井孔。据估算,井腔约3米,,1963年,漂洋过海的华侨捐资建了井座。80岁的村民刘以默说,为了纪念捐资者,村里特地刻碑纪念,一块碑写着“饮水思源”,另一块碑写着“履颂康庄”,还注明何人捐建。泉州市文博研究员黄真真表示,华侨修建古厝或是宗祠的碑记比较常见,但修建古井的碑记在泉州还是比较罕见。

宋代古井

北上南下古道边 咸淡两口井

除了现存的三座明代古井,桥南社区里还有两座宋代古井,均位于北上南下的古道边,一座是单井孔的咸水井,一座是四井孔的淡水井。

因修路铺设石板,咸水井只剩下半边井座,往井里探,也只能看见半边的井孔。住在附近的谢女士说,该井是咸水井,水无法饮用,但当地不少渔民经常挑着挖到的海蛎到井里浸去外壳的污泥。另一座宋代井在社区一棵大榕树下。据了解,原先该井有四个井孔,但如今两个井孔已被石板覆盖住,另两个井孔也被木板盖住。

专家

见证“海丝文化” 维系海外亲情

黄真真说,古井是当地人口密集度和生活生产情况的实物见证,除了井下建造特色值得考究外,井底的沉淀物也反映着各地不同的风俗,比如有的地方可能是放废弃的瓷片,有的则是放兵器或是钱币等。

黄真真表示,桥南社区的古井是“海丝文化”的见证。在宋代和明代,每年海上贸易的船只都停靠在洛阳桥畔,这些古井从侧面反映出,这里当时是经济文化高度发展和人口高度密集的地方,以至于需要凿这么多井来提供水,作为生活、生产和消防之用。

“如今,有些人移居时会特地带一瓶本地的水过去,然后将家乡的水融入当地的水里,这不仅仅是防止所谓的‘水土不服’,更重要的是家乡情缘的延续。”黄真真说,“四菜一汤”古井的修建见证了海外侨亲饮水思源,也可以看出,古井是维系海外游子的纽带。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落款为永宁王府掌理府事肃湷立

    落款为永宁王府掌理府事肃湷立

    2019-01-01 22:43

  • 扬州发现四百年前明代墓葬

    扬州发现四百年前明代墓葬

    2019-01-01 22:23

  • 洛阳发现千年古墓:主人或为唐朝著名官员

    洛阳发现千年古墓:主人或为唐朝著名官员

    2019-01-01 19:50

  • 开封出土明代王府遗址

    开封出土明代王府遗址

    2019-01-01 19:16

网友点评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