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镇海区文保所在九龙湖镇汶溪村神钟山发现了民国时期的净园禅寺钟鼓楼遗址,为研究该时期宗教建筑与文化提供了实物史料。
该遗址位于160米高的汶溪村神钟山西侧的山坡上。据史料记载:净圆禅寺位于九龙湖镇汶溪村神钟山西麓,,建于民国18年(1929年)。原为西方寺放生园,时有主持僧皓明师重建,建筑面积2550平方米,筑有山门、中大殿、正殿、僧房等。同时,在神钟山上还建有净圆禅寺钟鼓楼。
钟鼓楼座东朝西,沿山体所建,均系单层建筑。两建筑相距约40米。钟楼位于鼓楼的北侧,占地面积约108平方米,面阔3间计12米,进深9米,呈长方形,明间宽阔;鼓楼占地面积约88平方米,面阔3间计11米,进深8米,明间宽阔且进深向东侧山体延伸构筑,呈“凸”形。建筑墙体系山石垒砌,门框等部位系混凝土浇铸。两处建筑早年均毁,遗址留存建筑墙基遗迹,以及部分建筑残件、佛教构件。
据传,神钟山钟鼓声每逢宗教节庆日响彻方圆几十里,后来人们将钟鼓楼所在地的山定名为“神钟山”。至今,昔日净圆禅寺通往神钟山钟鼓楼的古道还清晰可见,映证了神钟山钟鼓楼与净圆禅寺关系密切的史料记载与民间传说。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