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3年来的水下考古调查,尤其是经过潜水探摸,基本摸清了姜女石遗址及周边水下礁石的保存状况。昨日,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专家在沈阳接受本报采访表示,经仪器检测和人工水下探摸,在辽宁姜女石遗址水下发现东西长约60米,,南北宽约60米的四边形疑似人工构筑基台,并且发现人为加工的水下“活石”。活石的材质为花岗岩。种种迹象越来越像文献记载中的海中“甬道”。
水下基台是如何发现的
姜女石遗址是中国秦至西汉前期行宫遗址。在辽宁省绥中县万家镇,濒临渤海湾。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应与秦始皇东巡碣石有关。
2014年9月,由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主持,对辽宁绥中海域水下文化遗产进行水下调查。
此次工作重点是对姜女石周边水下遗迹的物探影像数据进行水下确认。这包括对姜女石周边海域水下调查与扫测核查;对以石碑地遗址为代表的渤海西岸秦汉宫殿建筑遗址进行陆上调查,以探寻其与姜女石水下遗迹是否存在关系。
60平方米左右的疑似人工平台就是通过多波束、旁侧声纳等仪器显现出来的。在经过水下考古队员进行水下探摸给予证实。
为何判断它是人工构筑
水下考古发现,姜女石水下地貌由北往南,分别为零乱的大礁石、块石、沙地等。
潜水调查确认,姜女石周边水下存在众多较规整石块,并呈现一定规律性。
其表现为疑似人工构筑物的特点主要有三点:相当一部分的石块具有人工断面的痕迹,石块的多个平面相对平整,有的相邻表面之间较为垂直;部分位置见有石块上下重叠或是平面上的有序排列;石块在较大范围之内呈现出有规律的走向与分布。这种现象与石碑地遗址应具有重要关联。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