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十堰市博物馆完成老河口市吴家桥墓地考古发掘工作,实际完成发掘面积512平方米,出土汉代陶质小件80余件,陶片近50余袋。
通过勘探,在吴家桥墓地上发现一座长37米,宽37米的正方形土坑砖室墓(俗称“大冢子”),其地表残存2.2米高的封土。并且,在该墓葬四周发现正方形围墓沟遗迹,边长达100米,东、西、北三面闭合,南面留有进出的通道。另外,,在墓葬的南部和围墓沟的西南角发现疑似享堂之类的地面建筑遗迹。
受发掘面积的限制,本次仅发掘了东围墓沟的南段和南围墓沟的东段。沟内堆积分为二层,出土遗物以砖、瓦等建筑遗存为主,生活器具较少。建筑遗存主要有菱形纹、铜钱纹、几何纹青灰砖,绳纹筒瓦、板瓦以及瓦当等。生活器具以泥质灰陶为主,均为残片,器形有绳纹罐、牛鼻形双耳罐、盆、瓮等。
围墓沟最早见于史前时期,历史时期均有沿用,唐宋时期亦能见到。尤以秦汉盛行,一度被学界认为是秦文化特征之一。吴家桥墓地围墓沟以及附属建筑设施的发现在湖北境内尚属于首次,对深入探讨这一葬俗的分布区域有着重大的学术价值。同时对研究汉代陵园布局以及围墓沟的功用与演变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田野发掘工作结束后,目前的工作已进入紧张的室内整理阶段。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