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阴县永宁乡仁河炮礼村村民黄孝彬,在山上挖药材时意外挖出三个铁疙瘩,这可不是三个普通的铁疙瘩,经鉴定三个铁疙瘩是清代的重武器——铁炮,属于文物。有人说这下子黄孝彬发财了,一门火炮抵几百斤药材呢。然而黄孝彬不这样认为,他主动将三门铁炮捐献给了安康历史博物馆。
汉阴县永宁乡在清代是一个重镇,境内有座山叫做“赐福寨”,这里盛产各种药材,村民自古就是靠山吃山,采挖药材谋生。仁河炮礼村村民黄孝彬在山上挖药时,见土中有铁锈痕迹,便继续下挖,结果挖出三门清代铁炮,文玩,上面还有文字。于是黄孝彬叫上儿子、父亲将铁炮抬到家中。在今年6月的文物普查队到村时,黄孝彬经再三考虑,觉得捐献给国家更为妥当,于是多次给博物馆领导打电话,要求捐赠。近日博物馆领导带领相关人员前往黄孝彬家中接收了三门铁炮,并向黄孝彬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对黄孝彬的行为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铁炮是热兵器初期威力较大的一种兵器,用弹丸发射可达到两三百米射程,用铁砂发射可以攻击集团目标,当时把它叫做“过山鸟”,能隔山打到目标,可见威力之大。三门铁炮长66-70厘米,口径12-15厘米,尾经14-18.5厘米,至纯天珠,文玩,膛经5-5.5厘米,双模浇铸法铸造,其中两门有年款“同治二年,赐福砦铸 (一款为‘造’),不准他(一款为‘它’)移”。
陕南在清代修建了很多用块石垒起的山寨,用于防范匪患。这三门铁炮是“同治二年”所造,正是太平军与云南起义军在安康会师的年份,成为证明当时农民起义军在安康活动历史的重要文物,对研究安康的地方史、清代农民起义以及地方政治、军事情况,是很好的实物例证。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