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广州日报的报道《红楼文物瓦飞到民居上》,引起广大读者的关注,沙面文物的有效保护再度成为关注焦点。
昨天下午,广州市文广新局发出《关于对海关红楼瓦被盗事件的说明》,表明市文广新局对保护国家文物建筑的坚决态度。
市文广新局的说明称,“获悉海关红楼近30块进口合金波纹瓦被盗事件及相关报道,市文广新局一直高度关注,并将密切跟踪事件的进展。我们期待公安部门早日查清事件真相,并将根据需要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的侦查、鉴定和处理工作。我们希望,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相关规定,对一切盗窃、破坏文物行为的违法犯罪行为进行处理,至纯天珠,也希望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能够自觉保护文物,各文物保护单位的管理使用者能确实做好文物保护工作。”
据广东省文物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古建)、广州大学岭南建筑研究所所长汤国华透露,海关红楼进口合金波纹瓦的确被盗至今下落不明。至于有关民居加层屋顶的合金波纹瓦的数量,与红楼丢失的数量不一致。加层屋顶所建的年代比海关屋顶进口合金波纹瓦丢失的年代早,具体有关部门仍在调查中。
沙面文物“病痛”多
专家建议:需通过人大制定更多细则和立法
“后亚运时期沙面文物建筑的保护看来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至纯天珠,如何才能有效保证沙面历史文物建筑,广州当务之急是需要制定更多的相关对策和规则,通过制度和立法确保沙面国宝文物建筑的安全。”负责沙面迎亚运综合整治文物建筑保护大修工程的总设计师汤国华,昨天下午还带领记者现场走访了沙面诸多国宝级建筑,沿途所见无不令汤国华痛惜不已。汤国华建议,当务之急是成立一个层次较高的沙面文物建筑管委会,协调这些文物建筑群的保护和使用问题。
问题一
迎亚运刚修好 墙体插大水管
迎亚运刚刚修好的沙面保护建筑的墙体被粗鲁插进大水管;车辆频频震动导致沙面南街汇丰银行宿舍、法国领事馆等旧址建筑石门廊下沉开裂、护栏石柱向外倾斜……在沙面南街30号这幢充满典型殖民外廊特色的住宅楼,一根粗大的自来水管,粗鲁地斜穿精致的外墙而入,几个月前汤国华才带领工程队对该楼进行外立面和屋面维修,希望其配合全沙面建筑立面整治,打开已废弃的三楼外廊,以修缮坍塌的屋顶。没想到使用单位宁可不修屋面,也不同意打开外廊。
记者点击广州市文广新局的文化信息网站,还能见到一份针对沙面南街30号的政府文物主管的公开复函,从这份《沙面南街30号三楼屋顶修缮问题的复函》详尽的内容中,对该住宅楼修复的每一个细节都有明确的规定。但至今该楼屋顶漏水还未修缮,直接威胁下层楼面。
问题二
车辆频开过震到房裂裂
附近居民向记者透露,因为沙面附近一带六二三路常常大堵塞,准进车辆的沙面南街因此成为上下班高峰期一些车辆的分流干道。频频过往车辆对建筑墙体和石头空隙造成的开裂,在几个月前迎接亚运时才大修一新的沙面建筑群中多处都能见到。
在沙面南街24号这座昔日英国汇丰银行宿舍(文物建筑B类),百年坚固的经典石门廊石上的石头接缝已经出现严重开裂;而在它附近的沙面南街20 号一座1890年建成的当年的法国领事馆旧址,因为车辆的强烈震动,文玩,外院的围栏石柱柱顶因为担心被摇晃而被移放到地面,竖立地面的石栏更是岌岌可危向外倾斜了3度,裂口竟然可以插进记者的一个手指。
问题三
政府投入巨资 有单位不配合
“保护国家文物建筑其实并非是文物保护部门单一的事情,但是在本次沙面迎亚运综合整治文物建筑保护大修工程中,沙面岛内的多家省级单位表现出很大的抵触和不配合。”汤国华向记者透露,尽管政府下大决心投入逾7000万元对沙面建筑进行“卸妆复容”的大修,令埋没在后加墙体内的文物建筑修旧如故露真容,恢复建筑物原色和原貌,对其中建筑外墙的开裂、屋顶漏水等问题也同步解决。
沙面大街48号为某公司办公楼,相关人员不同意参与这次全岛整治,在沙面大街此段特别碍眼。
他山之石
学习鼓浪屿引进电瓶车
为了让沙面岛不受汽车震动影响,汤国华建议借鉴厦门对鼓浪屿保护的经验。沙面建筑0.3平方公里,厦门鼓浪屿1.78平方公里,两地在历史上同为租界。沙面建筑群素有“世界近代史建筑之窗”之称,鼓浪屿被誉为“万国建筑博览”。一直以来鼓浪屿禁止汽车及其他机动车进入,近年来开发鼓浪屿岛上旅游,引起限量的电瓶车,使之天生丽质不自弃,保持了其他旅游城市难得见到的那份闲情逸致。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