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已经修补完整,但明显的拼接痕迹,残缺的诗文仍然可以看出石碑曾经的沧桑,贵州文玩,在天平山风景区的高义园大殿内看到,与以往原样修复不同,该景区新近修复完成的两块乾隆御碑,保留了碑身被发现时残损的旧貌。天平山景区有关负责人表示,这是为尽量保证文物的原真性,保存文物承载的历史信息。
修复后的更衣亭御碑。
据景区方介绍,天平山曾经是清代乾隆皇帝南巡四至之地,留下了大量的史迹文物,御碑是其中的重要文物。景区工程师沈卫强介绍,原白云亭及更衣亭内曾各立有乾隆御碑,白云亭内的御碑,只有碑座立着,碑帽和碑身倒在边上,碑身还缺损了三分之一,而更衣亭内只剩一个碑帽和碑座。2009年8月,景区在进行环境整治时,在更衣亭附近的杂草堆里找到了六七块青石,依据碑上残留的文字,至纯天珠,文玩,对照相关史料,经碑刻专家等论证,确定为乾隆原更衣亭内的御碑。
2010年底,景区方请来了本地碑刻名家戈春暖主持乾隆御碑修复工作。御碑的石材是当地人称“白老石”的太湖石,为此,戈春暖专门到东山一带寻找老太湖石,陆续从农家收了一卡车,有三吨多,但有许多已经“骨质疏松”,最后派上用场的不到一半。具体修复过程耗时颇长,戈春暖说,两块御碑的碑身缺损都较多,需要一块一块拼接,像更衣亭中的石碑就是由七块碎石加上填补的石材拼接而成,还要考虑到正反面,所以到今年6月底才完工。
除了材质,对于石碑的“原样修复”,还体现在特意的“留白”上。尽管御碑诗文的全文都已明确,修复后的石碑,原缺损部分的文字仍然是空白,而且拼接的部分非常清晰,原更衣亭内的御碑,恰如“七巧板”一般。景区管理处副主任李志强说,御碑曾遭毁损,是个历史事实,为保证文物的原真性,他们在确定修复方案时决定“补碑不补字”,保留碑身缺失的原貌。接下来,他们准备集清乾隆帝的字,将原碑上的六首诗文刻写在挂屏上,与御碑对应,这样既可以让游客了解到碑文的全文,又不破坏文物的历史信息。
对于御碑修复后究竟该立在哪里,有关方面也进行了反复商讨。李志强说,一则白云亭已经不在,更衣亭的结构发生了改变,重新安放石碑不太协调;二来乾隆御碑的文物价值较高,放在室内更利于保护;而且,高义园里原先就有两块乾隆御碑,为便于观赏,最终决定将新修复的御碑安置在高义园内集中展示。加上红枫广场御碑亭中的石碑,现在市民和游客在天平山共可以欣赏到五块乾隆御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