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玩百科

开创中国史前用玉之先河

字号+ 作者:爱文玩 来源:网络整理贵州文玩 2019-01-21 15:40 我要评论( )

中国玉历史悠久,影响深远,与中华民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艺术的产生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它影响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的观念和习俗。玉文化包含有宁为玉碎的爱国民族气节;化为玉帛的团结友爱风尚;润泽以温的无私奉献品德;瑕不掩瑜的清正廉洁气魄。汉

中国历史悠久,影响深远,与中华民族历史、政治、文化艺术的产生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它影响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的观念和习俗。文化包含有“宁为玉碎”的爱国民族气节;“化为玉帛”的团结友爱风尚;“润泽以温”的无私奉献品德;“瑕不掩瑜”的清正廉洁气魄。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石之美兼五德者。”所谓五德,即指玉的五个特性。凡具坚韧的质地,晶润的光泽,绚丽的色彩,致密而透明的组织,舒扬致远的声音的美石,都被认为是玉。本文所讲玉玦古代玉器中比较特殊的一类。

春秋时期玉玦 山西省闻喜县上郭墓地55号墓出土

玉玦 兴隆洼文化 兴隆洼遗址130墓出土

脚踝饰 陕西省韩城周代梁代村芮国墓地19号墓出土

何为玉玦

玦,古代配身玉器的一种,环形,有缺口,尺寸有大小之分。在古代主要是作为耳饰和佩饰。如山西省闻喜县上郭墓地55号墓出土的春秋时期玉玦,直径3.3厘米、孔径0.9厘米、厚0.26厘米。

“玦”通“决”,后世常用以赠人表示决断、决绝。《荀子·大略》中有记载:“聘人以珪,问士以壁,召人以瑗,绝人以玦,反绝以环。”意思是:招聘雇人用珪、请教高士用壁、召唤使人前来用瑗、拒绝推辞别人用玦、和好恢复关系用环。

玉玦流行的时间较长,从新石器时期到汉代都有制作,汉代之后主要是以仿制前朝玉玦为主,鲜有新意。新石器时期玉玦,制作工艺简单古朴,光素无纹;商代、周代、春秋战国时期的玉玦,制作精细,突出美感,大多装饰精美纹饰。汉代之后慕古之风盛行,玉玦的制作主要以仿制前朝样式为主,渐渐失去了原有的功用,尤其耳珰的出现代替了玉玦作为耳环的功用。耳珰可穿丝线悬于发簪上,下垂于耳旁,可以作为妇女耳朵上装饰品使用。明清之际主要作为收藏品为人们所珍爱。

最早的玉器

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兴隆洼遗址的遗骸头骨左边露出一枚淡绿色的带缺口的半环形物件,后经古玉专家鉴定,这件玉器叫做玦。它的出现改变了中国考古界的历史。

兴隆洼遗址是中国迄今发现保存较好的,时代早的一处聚落遗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总面积20000余平方米。1983年起考古工作者已先后对其进行了近10次发掘发现聚落房址、环形壕沟、墓葬、灰坑等大量遗迹。遗址中心两座房址面积达140平方米左右,除出土有大量的石器、陶器、骨器、蚌器外,发掘出土玉器的总数就达100余件。经放射性碳素测定,兴隆洼文化的年代距今8200—7400年,由此认定兴隆洼文化玉器是迄今所知中国年代早的玉器,开创中国史前用玉之先河。

另外,在不断的考古发掘中,全国很多省份都有玉玦的出土。例如距今7000多年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和甘肃秦安大地湾文化;距今6000多年上海青浦马家浜文化和江苏吴县草鞋山文化;距今5000年前的内蒙红山文化、浙江良渚文化、安徽含山凌家滩文化;距今4000年的江苏南京北阴阳营文化、四川巫山大溪文化、广东曲江石峡文化、台湾省的卑南文化;其后的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的墓葬中,也都有大量的“玉玦”出现。

玉玦的用途

从新时期时代到宋、元、明、清近8000年的历史中,在古代中国几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出现如此之多形状各异的玉玦,它一定有其特殊的功用才会在历史长河中经久不衰,广泛流传。以下就从考古实际和文字史料方面做简要分析其用途和功能

耳环 从玉玦出土情况来看,出土时位置在耳部的情况不在少数。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文化遗址117号居室墓葬墓主人左、右耳部出土有玉玦各1件,1955年江苏南京北阴阳营遗址第四层所出两件玉玦,出土时在头骨耳根处。商代、西周出土了大量玉玦,部分小玉玦出土于人头骨周围。1917年至1918年日本古人员在国府遗址也发掘出土了6000年前绳文时代的玉玦,玉玦成对的展现在遗骸头颅的两侧。考古人员推测,玉玦应该是戴在耳朵上的饰物。1950年以后,东亚地区多有玉玦出土,大部分都出土于头颅两侧。就此,学术界认定玉玦就是耳环。这种解释从考古实际出发,最具权威性,但是这又给我们增加了很多疑惑,玉玦是如何佩戴在耳朵上的呢?考古专家给我们的解释是直接把耳垂放入玦的缺缝里。如果这样的话,走起路来左右晃动,玉玦岂不要掉下来了!另外玉玦大小尺寸不定,小者直径一厘米,大者直径十几厘米,佩戴起来不太方便。至于如何佩戴,还需要不断的考古发掘才能解释的更清晰、透彻。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不是所有的玉玦都是充当耳环之用,必定还有其它的用途。

佩饰 玉玦作为佩饰使用的功能普遍被考古、文物学家所接受。不但历史文献多有记录,而且考古发掘也能进一步考证。《左传•闵公二年》:“佩之金玦”;《庄子》:“儒者授珮玦者,事至而断”;《礼记•內則》:“右佩玦”;《史记•项羽本纪》:“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解释:“玦,玉佩也,从玉,夬声。”大概就是沿袭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用法及说法。考古发掘中出现一种特殊的玉玦,考古学称其猪龙玦,又称兽形玦,形制特殊,形体普遍较大,有的上有细穿孔,发现于红山文化,多出土于死者胸前,可以确定它不是耳饰,而是充当佩饰之用。

商代殷墟妇好墓出土的龙形玉玦上面雕琢有精美的纹饰,玦上都有穿孔,应是作为佩饰,系于身上。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作为我国玉器起源阶段最主要的玉器器型

    作为我国玉器起源阶段最主要的玉器器型

    2019-01-21 07:09

  • 本文所讲玉玦是古代玉器中比较特殊的一类

    本文所讲玉玦是古代玉器中比较特殊的一类

    2019-01-13 01:29

  • 如目前所见的大孔镯形玦均为玉髓质

    如目前所见的大孔镯形玦均为玉髓质

    2019-01-07 06:10

  • 成为分辨夷夏民族的要点

    成为分辨夷夏民族的要点

    2019-01-07 06:09

网友点评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