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玩百科

两尊精美擦擦

字号+ 作者:爱文玩 来源:网络整理贵州文玩 2019-01-19 22:09 我要评论( )

擦擦,指一种模制的泥佛或泥塔。藏地发现的早期印度风格的擦擦多由红色陶土塑成,边缘不规整,胎泥外溢,图案以神降塔、吉祥塔和菩提塔居多,且大都印有般若经咒。此后,藏地自身也开始制作擦擦,内容、题材逐渐增多,藏文的六字真言由藏文转写的梵文经咒

擦擦”,指一种模制的泥佛泥塔。藏地发现早期印度风格的擦擦多由红色陶土塑成,边缘不规整,胎泥外溢,图案以神降塔、吉祥塔和菩提塔居多,且大都印有般若经咒。此后,藏地自身也开始制作擦擦,内容、题材逐渐增多,藏文的六字真言由藏文转写的梵文经咒取代。汉地及以往书面语称之为“模制泥佛像”或“拓模泥像”等。

主要有三种说法:其一,源于古代印度中、北部方言,藏语对梵语的音译,至今中国西藏青海四川甘肃等省(自治区)藏区还沿用;其二,源于制作擦擦时发出的音响,为拟声字;其三,藏语"萨"或"洽"就是土,至今通用的"擦擦",本应该做"萨擦"或"洽擦",即泥擦,文玩,似乎更接近原初。

总之,擦擦是指一种用凹型模具捺入软泥等材质、压制成型脱范而出的模制小型佛像、塔。绝大多数擦擦是由一、二件模具压制成型脱范而出的,是为常例;亦不排除变例,即由几件模具在同一块泥上,经多次压制成型的一种特大型的擦擦。此种擦擦尺寸较大,存世量较少。 根据"擦擦"一词的第一种来源说,即古印度中北部的方言,意思是"复制",指一种模制的泥佛或泥塔。藏地发现的早期印度风格的擦擦多由红色陶土塑成,边缘不规整,胎泥外溢,图案以神降塔、吉祥塔和菩提塔居多,且大都印有般若经咒。此后,藏地自身也开始制作擦擦,内容、题材逐渐增多,藏文的六字真言由藏文转写的梵文经咒取代。大约在13世纪以后,随着藏传佛教内地的传播,藏式擦擦又传入杭州北京等地。汉地及以往书面语称之为"模制泥佛像"或"拓模泥像"等。

原初,擦擦一词仅用来表示佛塔,后来才衍生出佛像。大者盈尺,小不足半寸。以浮雕为多,圆雕为少,塔擦除外。藏地原习惯专称浮雕者为擦擦,汉地及以往书面用语称"模印泥佛"、"脱模泥佛",东北、内蒙俗称"板儿佛"、"佛瓦",北京一带习种"泥饽饽"。此外还有"泥塔模"、"泥塔婆"等等,称谓极杂乱,总之诸称谓均为"擦擦"的各种说法。如今,至纯天珠,凡是用凹型模具磕制的泥质小佛像、塔,至纯天珠,不论浮雕或圆雕,只要属于藏传佛教系列,均以擦擦称谓一概而论,似已约定俗成。

擦擦是从古印度石板塔腹内置放圣物的风俗演变而来的藏传佛教艺术,其题材大多为诸佛、菩萨等造像和佛塔、经咒。诸题材制作成的擦擦均符合最基本的藏传佛教仪轨。被藏传佛教僧俗视禳灾祈福的宗教圣物,不可亵渎。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在制作上自然更为精美工整

    在制作上自然更为精美工整

    2019-01-19 20:35

  • 精美南北朝朱雀型车马器

    精美南北朝朱雀型车马器

    2019-01-19 20:28

  • 经过500度到600度左右的低温多次烧制而成

    经过500度到600度左右的低温多次烧制而成

    2019-01-19 20:16

  • 湖南炎陵农家发现清代精美石刻

    湖南炎陵农家发现清代精美石刻

    2019-01-19 19:24

网友点评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