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丽青瓷是高丽时期继承新罗时代陶瓷器工艺传统生产的瓷器。高丽青瓷高雅、美丽、清新,呈青翠的绿青色,又名翡翠色瓷器。技术高超的高丽瓷器工匠制造了春笋、石榴、葫芦、甜瓜等形状的水壶和其他器皿,还制出了鸽子形砚滴、跪坐的麒麟形香炉、龙头形笔筒、荷花形香炉等。这些瓷器把幽雅而端庄的式样、清新而柔和的色彩、纤细的花样很好地配合起来,形成了综合的造型美。
镶嵌青瓷最早可能源于金银嵌铜工艺、漆器、木器嵌螺钿工艺。笔者认为,高丽镶嵌青瓷工艺可能源于中国山西的浑源窑。这是因为,根据浑源窑窑址出土的镶嵌青瓷残片看,其镶嵌工艺和高丽镶嵌工艺是一致的,这些残片所在的地层属于金代地层,但从其图案风格上看,又具有明显的辽代特点,因此应属金代早期器物。而时代上要早于高丽镶嵌青瓷出现的年代。另外,从高丽与辽、金的关系史来看,两国之间关系密切,交流频繁,高丽镶嵌青瓷的镶嵌纹饰中的主题纹饰如鹤纹、水禽纹等明显受到了辽代的影响。
由于高丽镶嵌青瓷烧造的时间较短,存留文物的数量也较稀少,加之近来韩国经济文化的高速发展,在韩国掀起收藏文物热潮,高丽镶嵌青瓷的价格呈直线上升的趋势。由此,近年来国内外仿制高丽镶嵌青瓷风气较盛,仿制地点主要有北朝鲜、日本、中国的河南、景德镇、内蒙古的赤峰等地。面对真伪混杂的高丽镶嵌青瓷,如何鉴定呢?从考古及传世品资料来看,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鉴定。
造型
高丽镶嵌青瓷从造型上大致可分为食器、酒器、文房用具及生活用具。常见瓶、壶、罐、盘、碗、盏托、盒、枕等。其造型总体上比较浑厚,贵州文玩,线条柔和流畅。以梅瓶为例,以曲线美见长,小盘口状的瓶口很有特色。而大多数仿品缺乏应有的曲线美,造型或多或少有些僵硬、呆板。特别是在器物的口沿和底足的处理上,仿品远没有真品自然流畅。高丽镶嵌青瓷的口沿厚薄适中,多为斜直口;圈足较矮浅,足墙厚薄适中;口唇至腹壁的线条流畅、柔和。而仿品口沿不是过薄,就是过厚;口唇和器壁连接处的线条僵直,多呈明显折角;圈足多稍高于真品,足墙多薄于真品。
胎釉
真品胎土呈灰色或灰黄色,少数精品胎质坚硬,用手轻叩,声音浑厚、凝重。多数器物胎质不甚坚硬,其时代应为高丽晚期物品。胎体坚硬的精品时代稍早,其份量适中,而多数胎质较松者份量稍轻。现代一部分仿品由于胎土淘洗过于精细,火候过高,整个胎体瓷化程度较高,胎土明显泛出白瓷质,或青灰色,由于瓷化程度高而使胎体明显重于真品,用手指轻叩,有金属之声;另有一部分仿品,胎质过于疏松,造型虽较厚笨,但胎体份量过轻而显得失调。
高丽镶嵌青瓷中极少数精品的釉色呈青翠色,多数精品呈淡天青色。晚期一些粗品釉色较差,青中泛灰。也有一部分粗器放在砂床上直烧,背火的一面釉色较好,着火一面釉色较差或极差。但不论是精品还是粗品,其釉面均较肥厚,光润自然,柔和悦目。一些大件器皿还会出现釉面不太均匀和积釉的现象,如安徽省博物馆收藏的青瓷镶嵌龙纹罐就具有上述特点。在传世品中,多年使用使釉面有许多自然磨损的痕迹;而出土品多数由于受地下水土沁蚀,土沁已深入器物的胎釉。仿品釉面多数较稀薄,玻璃质感强烈,火气很旺,光亮刺目。从釉色上看,多数国内仿品青中泛黄;北朝鲜仿品青中泛蓝,色泽要重于真品。有的仿品为了去掉浮光而采用强酸咬蚀,反而使釉面完全失去了光润的效果,显得晦暗滞涩。另有一些仿品为了达到仿造出土器物的效果,采用短时埋在土里或粪坑中的办法,这样形成的土沁浅浮,一洗即掉,在开片处土沁只是浅浅地渗入,而形成一道黄线,但不能深入肌里。
高丽镶嵌青瓷的釉面绝大多数布满不规划的开片,并且开片多呈堆状分布。早期的高丽镶嵌青瓷釉面的开片相对要少一些,12世纪以后,开片则越来越繁密。由于镶嵌于胎上的白色或黑色化妆土收缩率大于胎体,故烧成器物后,镶嵌部分往往低于其他部位,并且顺着镶嵌的纹理形成开片。这种开片有别于其他开片,在镶嵌纹饰的开片处迎光望去,往往会有云母片般的光泽,这是高丽镶嵌青瓷独有的特色。而仿品的釉面很少有开片,而且嵌粉多薄于真品,镶嵌处也少有开片,即使有开片,在开片处也绝没有云母片般的光泽。这是鉴定高丽镶嵌青瓷真伪的是重要手段之一。
纹样
高丽镶嵌青瓷早期纹饰较为疏朗,纹样精细,主题突出;晚期趋向繁密,并且开始出现散漫化的倾向。总的说来,其纹饰布局讲究对称均衡,因此显得有些图案化。其镶嵌的主题纹饰主要有鹤纹、水禽纹、蒲柳纹、牡丹纹、团菊纹、龙纹、葡萄纹、荔枝纹、婴戏纹等;辅助纹饰有唐草纹、回纹、云纹等。高丽镶嵌青瓷纹饰中最有代表性的鹤纹取法于辽宋绘画的技法,用镶嵌的手法在瓷器上表现效果如画笔一样自然洒脱,工匠们用白色表现鹤的身体,用黑色表现鹤的嘴、眼、尾羽和双腿,使之更加写实、形象。鹤纹大多作穿云展翅状,有的展翅奋飞,有的回首顾盼,有的向下俯冲,有的引颈长鸣,集动感与美感于一体。在布局上繁简相宜,错落有致。特别是鹤纹的颈部极其柔美,富有动感,而仿品的鹤纹纹饰呆板、僵死,颈部僵直生硬,没有那种自然、灵活之气。现代仿品的其他纹饰与鹤纹一样缺乏真品的自然灵活之神,而显得拘谨、呆板。
镶嵌纹样中的白色嵌粉,真品绝大部分白中泛黄,少部分由于受青釉的影响而白中泛青。现代仿品中的白色嵌粉大概是由于原料和技术的原因,多数呈浆白色。真品的黑色镶嵌料内因含细小的亚微米磁铁矿立方晶体、钛铁矿、石英及钙长石针晶,在其嵌入胎土之前,要用熔炔法或其他方法进行炼制,故烧制出的色泽漆黑光亮。现代仿品由于原料和工艺的差异,黑色远不及真品漆黑光亮,绝大多数黑中泛红或黑中泛黄,色调晦暗,缺乏光泽。
还有一部分较为粗糙的仿品,其白色、黑色纹样根本不是镶嵌在胎体内的,而是用白色和黑色彩料画在瓷胎上的。这比较容易看出来。
烧造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