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玩百科

实际上真正哥窑的釉内气泡不仅仅只是攒珠

字号+ 作者:爱文玩 来源:网络整理贵州文玩 2019-01-16 08:50 我要评论( )

哥窑 瓷器 如何鉴定, 哥窑 瓷器釉质纯粹浓厚,不甚莹澈,釉内多有气泡,如珠隐现,故通称聚沫攒珠。釉色宝光内蕴,润泽如酥。纹片多种多样,以纹道而称之有鳝鱼纹、黑蓝纹、浅黄纹、鱼子纹;以纹形而称之有纲形纹、梅花纹、细碎纹、大小格纹、冰裂纹等,总

 哥窑瓷器如何鉴定哥窑瓷器釉质纯粹浓厚,,不甚莹澈,釉内多有气泡,如珠隐现,故通称“聚沫攒珠”。釉色宝光内蕴,润泽如酥。纹片多种多样,以纹道而称之有鳝鱼纹、黑蓝纹、浅黄纹、鱼子纹;以纹形而称之有纲形纹、梅花纹、细碎纹、大小格纹、冰裂纹等,总名为百极碎。哥窑器物传世的以各式瓶、炉、洗、盘、碗、罐为常见。但哥窑窑址仍未确认,成为中国陶瓷史上的悬案之一。那么哥窑瓷器如何鉴定呢?
第一,釉色
     哥窑瓷器属青瓷系列,釉色为青釉,浓淡不一,有粉青、月白、油灰、青黄等色,因窑变作用,釉色多显两种两种以上的色泽,非人为主观意志所为。胎质有瓷胎和砂胎两种,少花纹,无年款。胎色有黑灰、深灰、杏黄、浅灰等。釉面不光洁,但有一层如酥油之光,釉质较深浊不清透,釉层厚薄不匀,蘸釉立烧之器,底足之釉最厚,有的可达4毫米。其烧造方法为裹足支钉烧圈足垫饼烧,后者可明显见到所垫圆饼烧造的痕迹
第二,裂纹
     哥窑瓷器必须具有众所周知的“金丝铁线”、“紫口铁足”。前者是哥窑的与众不同的裂纹,大纹为“铁线”,有的显蓝,大纹中套的小纹为“金丝”,有的不一定显金黄,大纹小纹合称为“面圾破”,它应当是密而不疏,曲而不直;后者是哥窑显露的较为特殊的胎色,但两者往往如鱼与熊掌一样不可兼得。瓷胎满釉器有“紫品” 而无铁足。铁足应当是胎质本身的无釉颜色。铁足如是人为施加的一种黑色釉,其真伪值得怀疑,与《七修类稿续编》中记载的“其足皆铁色”相悖。

第三,底足
     哥窑瓷器的底足也颇为特别,其圈足底边狭窄平整,非宽厚凹凸,足之内墙深长,足之外墙浅短,文玩,难以用手指提拿起来
第四,攒珠聚球
     就是哥窑最主要、最奇妙、最令人称道、又最被人忽视的特征,即所谓“攒珠聚球”。陶瓷界先辈孙瀛洲在其《元明清瓷器的鉴定》一文中早已说过,“如官、哥釉泡之密似攒珠,……这些都是不易仿作的特征,可以当作划分时代的一条线索。”显然,“攒珠”指的是哥窑器中之釉内气泡细密像颗颗小水珠一样,满布在器物的内壁和外壁或内身和外身上。但孙老说得比较笼统,实际上真正哥窑的釉内气泡不仅仅只是“攒珠”,至纯天珠,还显现出一种比“攒珠”稍大一点的“聚球”。
     球比珠大,也就是说哥窑有大小不同的两种气泡,其排列形式不是间杂错落,而是较为整齐地排列在一起。聚球式的气泡比攒珠的气泡数量要少得多,一般呈圈形排列在器物之内壁,像一个很厚的环。“攒珠聚球”它是当之无愧的划分真假哥窑的一条必不可少的重要依据。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有的圈底及足底稀朗小颗料石明显可见

    有的圈底及足底稀朗小颗料石明显可见

    2019-01-16 08:51

  •  从目前的获得的信息来看

    从目前的获得的信息来看

    2019-01-16 08:17

  • 和田玉中一种伪糖色的鉴定

    和田玉中一种伪糖色的鉴定

    2019-01-16 05:53

  • 由于唐三彩的经济价值和 艺术 价格都很高

    由于唐三彩的经济价值和 艺术 价格都很高

    2019-01-16 05:50

网友点评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