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今有5000年之遥远的先人们真是心灵手巧啊

玉雕是中国独有的技艺,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和鲜明的时代特征,不同的朝代,玉雕有着不同的造型与特色

玉器的镂雕亦称镂空雕、透雕,指的是在玉料上先设计好作品的物象图形,然后通过钻孔、丝锯搜镂、碾磨等技法将玉料中没有表现作品物象的部分掏空,将能表现物象的部分保留下来,透雕出作者想表达的物象图案和意境。由于玉石具有坚硬并且脆韧的特点,玉器的制作又是一种“削减”的艺术,而镂雕不仅是在玉石上做“削减”,而且还要镂空,这对作者技法的要求是相当苛刻的,若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将原本的创意毁于一旦。因此,一件高超的镂雕玉器的完成,不仅体现了作者高超的制玉技法,还渗透着作者呕心沥血的心法,整个创作过程,往往要耗费数年刻苦细致的努力。

令人吃惊的是早在公元前3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我国先民就已经掌握了玉器制作工艺的几乎所有技法,切割、琢磨、钻孔、掏膛、抛光、圆雕、浮雕、包括镂雕。当我们通过文献和参观博物馆欣赏到精美的古代镂雕玉器时,我们常常会十分感慨和惊叹,距今有5000年之遥远的先人们真是心灵手巧啊,他们高超的审美水平、丰富的创作想象力以及用于表达情感的艺术手段一点也不亚于现代的艺术家。下面就让我们来欣赏一组图录以视古玉镂雕工艺的精彩。

图一,“玉神人兽面像”,红山文化玉器,距今7000-5000年。

此器运用镂雕技法勾勒出神人的身形轮廓,结合碾地阳起技法刻画出一位五官俊秀、头戴高冠、肩膀宽实、身着网格纹服饰和瓦沟纹“铠甲”、手持长杵、脚踏俯首伏卧一降兽的威风凛凛的英雄形象。此器的镂雕技法简洁,小巧,只镂了四组对称的部位和头顶的一横梁,就将神人的冠、脸、肩、腿突现出来;碾地阳起技法也用得巧,采用正反面不同的纹饰,就将片状的玉神人活灵活现地呈现在大家而前,具有立体感。

图二,“人兽形玉佩”,新石器时代晚期(石家河文化),距今4500-4000年。

此件人兽形玉佩比图一的玉神人兽面像年代要晚数千年,但表达的题材和表现的手法是基本一致的,同样是人像立于兽首之上,同样是运用了镂雕的技法。不同的是此玉佩的两面纹饰是相同的,采用的是通体镂雕法,四肢抽象已成几何形,硕大的脸部运用浅浮雕技法刻画出清晰的五官、枣核杏眼、两耳带环、更像是位女性的神人。此器造型独特,十分罕见。

图三,“镂雕侧神人纹冠状玉器”,良渚文化玉器,距今5500-4500年。

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冠状玉器有不少,但如同此器通体镂雕的却极为罕见。此器采用的是原始的线拉搜镂工艺与阴线刻纹的技巧相结合,创意新颖,器形独特。此器上端是中央凸尖的官帽,下端两侧是一对头戴羽冠、用阴线刻划成侧面舞蹈状的神人,中间是兽面纹,占据整器中央较大的部分。这样的用镂雕技法、以兽面纹为主、以侧面神人为辅的冠状玉器在良渚文化玉器中绝无仅有,堪称绝品,视为国宝。

图四,兽形玉佩,新石器时代晚期。

这件兽形玉佩是馆藏传世古玉,从造型风格及工艺技法上看类似于安徽潜山薛家岗文化的遗存,距今约6000年。此器造型古朴,工艺原始,器形古怪,在田野考古出土报告中找不到类似风格的玉器。更为奇特的是,此器虽也是通体镂雕,但其表现物象的镂雕技法与新石器时代其他文化区的镂雕玉器完全相反,即把要表现的物象镂空了,留下的部分用线拉搜镂的技法在物象外围勾勒成似兽面又似人面的造型,使得这件玉佩镂空的部分清晰可见其眉、眼、面烦、嘴,而留下的部分恰恰形成此兽(人)的而颊肌肉、双耳、双角(者是人而的帽冠)。这种镂雕的艺术表现手法我们通常在剪纸艺术中看到,但运用在高古的玉器上可谓独一无二,令现代人瞠目结舌。

采用镂雕工艺与其他制玉技巧相结合的玉器,在新石器中晚期的各个玉器文化圈几乎都有发现,北方的红山文化(图一、图五),中原的龙山文化(图六)、江南的良渚文化(图二、图七)、中南的石家河文化(图八)、卑南的台湾本土文化(图九)等,这些镂雕玉器遍布了中华大地东西南北中,它们在艺术表现力上虽各具地方风格,或神秘、或怪异、或古朴、或灵透,但就镂雕工艺而言,文玩,却件件精巧、娴熟、流畅,说明了古玉的镂雕工艺在新石器中晚期不仅相当成熟,而日,已被广泛运用了,换一句话说,6000-4500年之前,我们的先人已经熟练掌握了玉器制作中最难的技艺一镂雕,而其他技艺,包括切、割、钻、琢、碾、磨、划、刻、掏、抛等等,对于那个年代的行家里手而言,可谓得心应手,不在话下了。

商代和西周的镂雕玉器继承了新石器时代的技艺,在艺术风格上有新的突破。图十、图十一、图十二、图十三是商代与西周镂雕玉器的代表作。

图十,风形玉佩的艺术风格具有石家河文化的遗风,但其镂雕技法已不是简单地将所要表现的物象镂空或保留,而是用“镂空”和“保留”止反相结合的手法来表达其创意,用镂窄的于法来凸现玉凤的体态和眼睛,用保留的手法将风体的周边碾磨成齿状,勾勒出玉凤骄傲的凤冠、飘逸的羽毛、修长的凤尾,创作了一件婀娜多姿、活泼高贵、亭亭玉立的回首玉凤,真是人见人爱,令人叫绝。

人龙复合式玉佩是西周玉佩的主要题材之一,大多数人龙复合式玉佩如图十一所见都是采用镂雕手法来表现侧面的物象。

图十二正面形人龙复合式玉佩与图十三龙凤冠正视人形玉佩是采用镂雕与阴刻线相结合的技艺制作的。从图录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两件玉佩仍然继承了红山文化镂雕玉器风格(见图一),所不同的是图十三龙风冠正视人形玉佩的镂雕部分采用的是不对称法,这也是西周镂雕玉器的一个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