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扇画艺术的历史源远流长,据晋代的有关文献记载将扇子的起源推至尧舜时期。晋代崔豹《古今注·舆服》中记:“五明扇,舜所作也,即受尧禅,广开视听,求贤人以自辅,故作五明扇焉”。“扇”字,从户,从羽,说明羽扇是首先出现的。三国时期,蜀国军师诸葛亮常执白羽扇坐于车中指挥作战。但扇与书画成为一体,最早见于晋代王羲之书六角竹扇的轶事,而扇画的艺术高峰应为宋代。
古代的扇面画有不少佳作。明代蓝瑛的“秋江客棹”,远是山,近是舟,青是松,红是枫,至纯天珠,读之陡生超凡脱俗之感;米万钟的“水阁江天”也能一展胸襟;清代吴历的“春雁江南”,扇上不仅画好,诗也题得好;“陌头柳色暗毵毵,欲写离情忍泪城,春雁可怜齐向北,那堪游子在江南。”一把小扇,几欲写尽游子情怀,真是艺情俱佳的扇中上品。
好的扇画可以百读不厌,好的题扇也同样可以百读不厌。秦观的《秋意题邢敦夫扇》茶香弥扇,秋景可人,诗云:“月团新碾瀹花瓷,饮罢呼儿课楚词。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郑板桥《为马秋玉画扇》还是依然不忘瘦劲孤高的竹君子:“缩写修簋小扇中,一般落落有清风。墙东便是行庵竹,长向君家学化工。”夏日展读此扇,心中竹影婆婆,清趣无穷。
有人好作扇画,有人好题扇诗,也有人雅好在扇上题辞。但题辞一须书艺高,二须含意好,其难度不亚于写匾。宋时杭州有宫扇二,一画雪夜泛舟,一画二色菊,宋理宗赵昀亲题其背,一曰“兴尽为期”,一曰“晚节寒香”。宋理宗的题辞水准虽属中好,却远远高于常见的“清风徐来”。杭州王星记扇厂经常请书画题字作画。北宋著名诗人苏东坡在杭州当地方官司时,曾经有一段“画扇判案”的佳话,那画扇的传统便一直保持到现在。
扇名。又名“ 折扇”、“撒扇”、“繖扇”、“掐扇”、“摺迭扇”、“摺叠扇”、“聚头扇”、“聚骨扇”、“棹子扇”、“旋风扇”。是一种用竹木或象牙做扇骨、韧纸或绫绢做扇面的能摺迭的扇子;用时须撒开,成半规形,聚头散尾。
折扇最早出现于宋代,据记载它是一种舶来品。一把折扇主要由扇骨、扇页和扇面三部分构成。普通的折扇,一般用竹木做扇骨,韧纸做扇面。讲究一点的,扇面上还要题诗作画。高级的折扇,扇骨和扇叶往往要用象牙制作。上边呢还要雕刻出各种纹饰,扇面也大多带有名人的字画。
折扇最早出现于宋代,据记载它是一种舶来品。一把折扇主要由扇骨、扇页和扇面三部分构成。普通的折扇,一般用竹木做扇骨,韧纸做扇面。讲究一点的,扇面上还要题诗作画。高级的折扇,扇骨和扇叶往往要用象牙制作。上边呢还要雕刻出各种纹饰,扇面也大多带有名人的字画。
折扇系日本发明。古称倭扇,是由日本遣唐使作为进贡礼品带到中国。折扇状似蝙蝠,有撒扇、聚头扇、蝙蝠扇、摺扇等诸称。第一把折扇是用桧树薄片缝制而成,所以称为桧扇,后来改为纸扇面。平安时代初期便有了折扇。据《西宫记》记载,平安初期,每逢夏季,宫廷贵族赐予侍臣折扇,折扇成为宫中活动时侍臣携带的物品之一。后来宫廷女子也受其影响,经常拿把折扇,作为身边的装饰品。
《在园杂志》记载,我国古代所用之扇,要数纨扇历史最早。至于近代人所用的折扇,又叫撒扇,是明代永乐年间,朝鲜国入贡中国的。永乐皇帝喜欢这种扇卷舒方便,就命宫中工匠仿造。后来由宫中传出,很快就风行全国,普遍使用了。
最初,明宫中也不过使用竹骨茧纸薄面折扇而已。后来朝廷定制,每年多造重金折扇进献御前。这种折扇,一面命待诏学士书写端楷诗词文句,另一面由画苑画师绘上工致画图。预定在每年农历5月1日进呈,以备皇上在5月5日端午节分赐给嫔妃宫女。这种重金折扇,钉铰眼线,都用精金制作,每扇价值五金。
这种习尚,在明代宫廷中,日盛一日。折扇选用材料,越选越精,极奇穷巧。扇骨有用象牙的,玳瑁的,檀香的,沉香的,粽竹的,以及各种木料的。工艺则有螺钿的,雕漆的,漆上洒金的,退光洋漆的。还有镂空边骨,内藏极细小三十二张牙牌的。有镂空通身,填满异香的。更有空圆钉铰中,藏着极小骰子的。这些折扇骨,都刻有各种花样,备极奇巧。还有的扇骨模仿燕尾形状,更有些扇骨钉铰藏在里面,外表一点儿痕迹也看不出来。至于扇面,有白纸三矾的,有五色缤纷的,有糊香涂面的,有捶金的,有洒金的。
明永乐帝开始主导折扇潮流,他命令内务府大量制作,并在扇面上题诗赋词,分赠于大臣。一时折扇大贵,成为一种时尚。文人雅士学着互赠题诗词字折扇,表喻友情别意。手持折扇,成为当时生活中高雅的象征。折扇一旦流行,久盛不衰。在清代,折扇之随处可见,简直登峰造极到有泛滥的嫌疑。明清时,在折扇生产地--江南一带,出了很多名士,他们的风流才情,与折扇有着丝丝缕缕的关系。他们所营造出的江南如水的文化氛围,表现出柔情氲氤的诗画美境;通过以折扇为媒介,流传于皇宫、府第、闺室、民间、海外。而折扇也因了这些美画佳句身价百倍。
根据制作材料和方法的不同,这些折扇命名也不一样。扇骨多而轻细的,叫春扇或者秋扇。以香料涂沫扇面的,叫香扇。可以藏在靴子中,以备行旅途中使用的,叫靴扇。更有一种以各色漏地纱为扇面,可以隔扇窥人的,叫瞧郎扇。还有一种左右可以打开,制成三层扇面,中间一层画着春宫画的,叫三面扇。此外,根据制作式样各别,产地和制作人不同,而叫做黄扇、曹扇、潘扇、川扇、青阳扇等等。
折扇的附属装饰品,是扇坠。有人认为,扇坠以蜜结迦南为第一,其次是宋做旧玉的小饰件,再次为虎斑贝(宝螺)、金丝,各色玉做的也算好。至于琥珀、蜜蜡之类扇坠,就是下品了。
相传制作折扇历史最久远的,是杭州的芳风馆。这家世代制售折扇为业,因此致富。在杭州城内构置一处别墅,花木竹石,十分精幽。《在园杂志》的作者在杭州代掌府政时,曾经造访其家。座间询问主人制扇之法,主人拿出一柄小巧折扇,说,这叫“百骨扇”,传世已经数代了。数一数,扇骨果然有一百之多。但一点儿不显得扇骨多而厚大。颜色古润苍细,的确是传世古物。听主人讲,这种扇,当时已经不能仿造了。即使仿造出来,效果也十分不佳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