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玩百科

它有确切的出土地点可作为断代依据;造型、纹饰能够代表一个时期的工艺铸造水平;传世少见

字号+ 作者:爱文玩 来源:网络整理贵州文玩 2019-01-14 08:26 我要评论( )

簋(音鬼),是古代盛放煮熟的黍、稷、粱的食器,相当于现在的大碗。古人在宴飨时席地而坐,簋放在席上,用手到簋里抓取食物。附图中这件羽纹簋,是战国晚期楚贵族使用的大碗。它的造型、装饰与西周、春秋的铜簋相比,可谓是体貌不佳,但却榜上有名国宝级

簋(音“鬼”),是古代盛放煮熟的黍、稷、粱的食器,相当于现在的大碗。古人在宴飨时席地而坐,簋放在席上,用手到簋里抓取食物。附图中这件羽纹簋,是战国晚期贵族使用的“大碗”。它的造型、装饰西周春秋的铜簋相比,可谓是体貌不佳,但却榜上有名——国宝文物。因为,它有确切的出土地点可作为断代依据;造型、纹饰能够代表一个时期工艺铸造水平;传世少见,有重要历史价值

青铜出现商代早期,盛行于商周和春秋,文玩,战国以后就很少见了。簋的形态变化最多,文玩,商代青铜器表面遍布各种装饰,复杂的纹饰有神秘的宗教内容,凶恶的神兽形象令气氛十分恐怖。西周铜器纹饰舒朗粗阔,形体较大,以动物为器型的增多。春秋作品重视形制轻巧和纹饰简练,减少了商周纹饰的繁复和威严。到了战国时期,青铜器形状和装饰大胆突破神秘传统风格,具有强烈的地方色彩和现实感。安徽寿县出土于战国晚期楚王墓的羽纹簋就是其中的一件。

羽纹簋高29厘米,口径23.5厘米,方座24厘米,重6.8公斤。体如豆形,直口浅腹,圆拱盖,盖顶分立4个云形钮,腹部设有4个窄扉棱,高圈足,下连铸矮方座。盖、腹、足、座,通体均饰羽纹,简洁朴实。方座簋出现于西周早期,是周礼中重要的礼器,铸造精致。沿用到战国时期,其间形制变化很大,如羽纹簋,制作粗糙,不求精工,只图效用。这种变化是由“脱去传统之束缚”,社会意识形态进入理性主义新时期的结果。因而,象征奴隶制的代表神权和政权的礼器簋日趋少见,反映礼崩乐坏的事实。羽纹簋装饰纹样的变化,文玩,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反映。

该簋是1933年在安徽省寿县朱家集李三孤堆楚王墓出土,共出土4件,都是楚国迁都寿春(今寿县)后就地铸造的。其他3簋比羽纹簋略精致。羽纹簋是青铜簋衰败消亡最后形态,地方特色鲜明,现实内容丰富,距今已有2200余年历史,定为国家一级乙等文物,即国宝级文物,现藏安徽省博物馆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第一阶段:约从公元前500年的春秋晚期至公元前206年的战国结束

    第一阶段:约从公元前500年的春秋晚期至公元前206年的战国结束

    2019-01-14 08:22

  •  青铜器在整个古玩收藏行业中一直居于龙头地位

    青铜器在整个古玩收藏行业中一直居于龙头地位

    2019-01-14 05:25

  • 浅谈商周的青铜方彝

    浅谈商周的青铜方彝

    2019-01-14 05:24

  • 斧斤之齐五其金而锡居一

    斧斤之齐五其金而锡居一

    2019-01-14 00:20

网友点评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