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文化特色之一。在八千年的中国玉文化中,和田玉以其品质高雅、质地优良成为了历代王朝政治、文化、道德、宗教等方面的重要载体,并延续至今。和田玉的玉文化载体功能是以其物化产物(玉器)表现出来的。和田玉玉器根据用途不同可分为佩饰、摆件和器具三大类以及扳指、挂件、手镯、山子、瓶、炉、薰等若干小类。
在珠宝玉石中,单晶体类宝石因其成分单一、物化性质稳定,故其影响价值的因素相对单一。如对钻石的质量评价,国际上普遍通行4C标准(颜色、净度、重量和切工),可以定量化或半定量化,并由此决定其价格,国际珠宝市场上大约一个月左右即发布一次各类品级钻石的价格,参考对比起来比较方便。然而对于玉石来讲,国内外至今缺乏能统一操作的通行标准,因此在市场上,大体同类质量的玉石或饰品,其价位却往往差别很大,很难掌握。和田玉与单晶体宝石不同,和田玉是由多晶体组成的矿物集合体,组成的矿物颗粒粗细不同、排列方式不同且分布往往不均匀,从而造成和田玉的颜色、结构、透明度、杂质等变化多样。和田玉原料的价值影响因素很繁杂,再加上和田玉蕴含的文化对价值影响就更难把握了,这就是“黄金有价,玉无价”的缘由。本文试图从影响和田玉玉器的众多因素中抽丝剥茧,提炼出几个决定和田玉玉器价值的重要因素,并对其进行探讨,期望能对和田玉玉器价值评价起到借鉴的作用。
一、影响和田玉原料的价值因素
决定和田玉玉器原料价值的因素又包括品质、产地、产出环境(产状)三个部分。这三个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决定着玉器原料价值的高低。
1.品质
品质等级是作为相对价值的指标,品质和价值并没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和田玉的结构、透明度、光泽、绺裂、瑕疵等因素构成了和田玉的特征。由于组成和田玉的矿物颗粒较细,肉眼看不到颗粒,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出其晶形,一般呈纤维状、毛毡状交织在一起,因而其结构非常细腻,从而韧性好。影响和田玉原料价格的因素主要有质地、颜色、光泽及透明度、块度(重量)和形状五个方面。
(1)质地
质地是指组成和田玉的矿物颗粒大小、形状、均匀程度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表现。高质量的和田玉玉器要求:质地致密、均一、细腻,半透明或微透明,无或少有绺裂,洁净杂质少,瑕疵少;而低质量的和田玉对质地的要求则要有所降低。和田玉根据其质地的高低可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个级别,具体级别划分规则如表1所示。
表1 和田玉质地分级
级 别划 分 标 准
特级 质地细腻均一,油脂光泽强,半透明或微透明,基本无绺裂、杂质、瑕疵
一级 质地细腻,油脂光泽强,半透明或微透明,绺裂、杂质、瑕疵少于10﹪
二级 质地较细腻,油脂光泽弱,透明度差或过于透明,绺裂、杂质、瑕疵少于30﹪
三级 质地粗糙,蜡状光泽,透明度很差,绺裂、杂质、瑕疵大于30﹪
(2)颜色
颜色是评价和田玉的重要因素,依据颜色和田玉分为八个大类,一般来说,以羊脂白玉、白玉、黄玉为佳,碧玉、墨玉次之,糖玉、青玉、青白玉再次之。除白玉以外其他七类要求颜色要从色调、浓度、纯度、均匀度四个方面进行观察分析,颜色色调要正,不偏色,无杂色;浓度的评价是对颜色色彩饱和度而言的,要求浓淡适宜;纯度的评价,一般是越纯正越好,偏色时则较差,如绿色,以正绿为最好,灰绿、蓝绿均较差;均匀度要求颜色要均匀一致。另外,和田玉常常出现两种以上颜色,如带有皮色、糖色时,颜色的搭配好,俏色巧妙或新颖的,至纯天珠,可使作品增色,甚至价值倍增。和田玉颜色分级见表2。
表2 和田玉颜色分级
级 别 划 分 标 准
特级 颜色色调正,无偏色,无杂色,颜色均匀,颜色色彩要清爽、亮丽,颜色饱和度浓淡适宜,俏色搭配合理
一级 颜色色调正,稍偏色,无杂色,颜色基本均匀,颜色色彩要清爽、亮丽,颜色饱和度适宜,俏色基本搭配合理
二级 颜色偏色,有杂色,颜色不均匀,颜色色彩较暗淡,颜色饱和度偏低,俏色基本搭配勉强
三级 颜色明显偏色,颜色杂乱,不均匀,颜色色彩暗淡,颜色饱和度偏低,俏色基本搭配不合理
俏色是玉雕工艺的一种艺术创造,是根据玉石的天然颜色和自然形体“按料取材”、“依材施艺”进行创作的,而创作受料型、颜色变化等多种人力所不及的因素限制。一件上佳俏色作品的创作难度很大,其价值也很高。在评价俏色利用方面,可以根据一巧、二俏、三绝这三个层次分析。对颜色不协调、不伦不类的玉器进行评价时,要充分认识到那不是俏,反成为“拙”了,不但无增值,反而会贬值。
(3)光泽及透明度
和田玉有油脂光泽、玻璃光泽及蜡状光泽之分,其中以油脂光泽最佳,可使玉石显得有温润感。其次是玻璃光泽,而蜡状光泽欠佳。上等的和田玉与翡翠不同,大多为油脂光泽。如油脂中透着清亮,则光泽为佳。和田玉一般透明度不高,多由半透明到不透明,可划分为半透明、微透明和不透明三级。和田玉以半透明?微透明为佳。若呈蜡状光泽,透明度差或过于透明,则次之。
(4)块度(重量)
原料有一定的块度,越大越难得,价值也越高。同样质地、颜色的和田玉,大的价值高,小的则价值低。
表3 和田玉块度(重量)分级
级 别 划 分 标 准
山料 子料
特级 >5kg >2kg
一级 5?3kg 0.5-2kg
二级 3-0.5kg 0.5-0.1kg
三级<0.5kg<0.1kg
(5)形状
原料形状的好坏,对加工成品的选择会有限制,而且对原料的利用率也会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对和田玉的价格会产生一些影响,尤其是仔料,而且形状好坏会直接影响销售价格。一般来说,块度大、形状规则的原料,如方形、板状、近圆形等,就比较好;而片状、楔形、条形就不太好。
2.产地
在确定和田玉的价值时,产地所起的作用非常重要,在宝石界视产地为商标,对优质的玉料尤其重要,如不同产地的羊脂白玉,其价值不同。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和田玉主要产地来源有中国(主要包括新疆、青海、辽宁)、俄罗斯、加拿大、新西兰、韩国等国家。各地所产和田玉在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物理性质等特征上基本相同,仪器测试分析几乎也没有差别。只是由于矿物结晶颗粒粗细以及不同产地的和田玉中所含微量元素组成不同,在某些感官特性方面,如颜色、透明度、质地等存在某些细微的差异。而不同产地的原料价格存在很大的差别。一般来说,在质地、颜色、块度等条件都相似的情况下,和田玉的市场价格高低依次为新疆料、俄罗斯料、青海料,正常情况下,原料价格前者比后者高或高出近十倍。
3.产出环境(产状)
和田玉的产出环境对其价值影响很大,按照产出环境分为原生矿与次生矿两类。
(1)原生矿是从原生矿床开采所得,呈块状、不规则状,棱角分明,无磨圆及皮壳。俗称“山料”。
(2)次生矿是从原生矿床自然剥离的残坡积或冰川堆碛的和田玉,一般距原生矿较近,次棱角状,磨圆度差,通常有薄的皮壳,块度较大,俗称“山流水”。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