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德化陶瓷的发展

德化是千年古县、中国三大古瓷都和闽南“金三角”对外开放县之一,位于福建省泉州。德化县地处福建省中部,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并称中国三大近代瓷都,是中国陶瓷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德化窑是我国古代南方著名瓷窑,因窑址位于福建省德化县而得名。

德化陶瓷生产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类在这片热土上繁衍生息,从留下印纹陶器他们的足迹,一直到今天千年炉火从未中断,千年文化流 传有序,实为奇迹。它面向大众,品种繁多,把中国的传统绘画、书法技艺与陶瓷工艺结合起来,创造了新的艺术天地,开拓出古代陶瓷美学新境界。德化陶瓷保留了大量古代民间绘画、书法及反映民俗民风的实物资料,形成了质朴、洒脱、明快、豪放的艺术风格、浓郁的民间色彩和鲜明的民族特色,成为享誉中外的“中国白”。德化陶瓷作为我国著名的陶瓷代表,它以民间大众淳朴的艺术风格和简练的工艺特点,博得国内外收藏家的喜爱,世界各大博物馆也均有德化陶瓷的精品珍藏。随着德化制瓷业的发展,而用独有原材料生产的瓷产品以其独特的品质打出了“德化”品牌,提升了这一山区小县在世界的知名度,而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 并称为中国的三大古瓷都。

德化瓷的制作始于新石器时代,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技艺独特,至今传承未断。它一直是我国重要的对外贸易品,与丝绸、茶叶一道享誉世界,为制瓷技术的传播和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一、 德化陶瓷艺术历史沿革

商周至唐代德化窑的产品为原始青瓷和青瓷,年代的个性化特征明显。胎质较松软,胎釉结合好,釉层比其他时期厚,釉呈淡青色青色。器形矮小,圆胖。北宋 以青白瓷为主,还有部分青瓷,器形表面装饰丰富,有阳纹和阴纹,纹饰题材较广,常见的有缠枝纹、卷草、流云、篦纹、篦点纹、团花、莲花、莲瓣、牡丹及釉下文字,构图疏密有序,变化大。改变了唐代器物素面的做法。南宋的年代特征有纪年器作为参照,这一时期仍以生产青白瓷为主,瓶和军持在结构上改变了矮胖的审 美观,讲究颈部高度与体量的匀称统一,器物开始由“矮胖”变为“苗条”。南宋晚期至元代,器物除延续南宋生产的青白釉瓷外,且采用了氧化焰烧成工艺,使器 物釉面莹润、光亮,贵州文玩,釉层厚、呈牙黄色;图案简洁、精美,以宗教图案为多。

明代是德化窑发展史上的鼎盛时期,在生产工艺、烧成工艺、产品质 量、品种、工艺水平等方面都远在宋元之上,其主要标志是白瓷被誉为“中国白”而成为中国白瓷的代表,推动了世界陶瓷业的创新革命。明代德化窑瓷器质地洁白 细坚,烧结度高,釉色匀称,釉质细腻,光泽莹润,如脂似玉,个性化时代特征明显。

清代早中期,德化窑白瓷延续明代风格;青花瓷达到全盛,五彩瓷画面有所提高,出现了粉彩瓷;各种色釉瓷不断产生。清代中晚期,白瓷产量开始减少,只保留部分雕塑产品;青花瓷占据主导地位;五彩瓷和色釉瓷工艺特色 形成。民国时期青花瓷产量减少,白瓷产品增多,釉上彩装饰手法有所创新,主要有五彩、墨彩,还出现了金彩、黑花、电光、贴花等工艺。 清代、民国时期,德化窑瓷的胎质、釉色、装饰工艺独具特色,在器物上留下了这一时期独有的制作、烧成工艺痕迹,为后世提供了辨别的依据。

二、德化陶瓷艺术特色分析

1、商周至唐代德化窑器物艺术特色。

商周至唐代德化窑器物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釉色淡青,或青色,或青黄,或青蓝,釉面光亮,使用后常出现冰裂纹。青釉瓷烧成出现的色调变化加上自然的冰裂纹,使器物产生一种色调幽雅、自然和谐的艺术效果。造型艺术主要体现在器物的整体效果,有的口沿捏成花口,有的讲究各部位的搭配,有的讲究线条流畅,这些都是早期德化窑表现造型艺术的做法,使器物产生一种造型简朴实用、稳重大方的艺术效果。这一时期的装饰艺术还处于萌发阶段,主要体现在对器物上所贴的双耳。通过对早期德化窑瓷的艺术特色分析,才能发现唐代德化窑瓷与其他窑口的区别,才能从艺术的角度认识早期德化窑瓷的历史意义和价值。

2、北宋秞的艺术特色。

北宋釉的艺术在原有青瓷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 配制了青白瓷;造型艺术讲究粗犷与精细的有机结合,器物造型迎合外销,特别是华人海外驻足地市场的需求;装饰艺术由堆贴发展到细致的刻、划,讲究刻画构图的精美。南宋德化窑的工艺全面兴盛,艺术成就显著,釉的艺术丰富,色调变化多,有的是窑内温度不同造成的窑变现象,有的是人为配方的结果,这一时期新增的 釉色有影青、酱釉、青黄釉等;造型艺术也有很大的变化,由北宋时期的大口、低矮改进到小口、高瘦,整体造型“苗条”。装饰艺术在北宋刻、划的基础上又出现 了雕、塑、刻划讲究精致,并运用了模印法印制各种装饰图案,使装饰艺术又有了新的内容;雕、塑手法是在堆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南宋的雕、塑工艺是德化窑 雕、塑工艺的初始阶段。彩绘艺术,这一时期主要是釉下用酱釉或黑釉色料写上文字记号,或简单图案,这一做法开德化窑彩绘艺术的先河。

3、 元代德化窑瓷的艺术特色。

元代德化窑瓷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釉、造型、装饰等几个方面。元代德化窑改进了以前龙窑的烧成工艺,,开始使用分室龙窑,分室龙窑把以前龙窑的还原焰烧成改为氧化焰烧成,提高了烧成率。氧化焰烧成的器物釉面莹润、白中微带黄,呈牙黄色,俗称象牙白。釉层厚、温润,具有很强的艺术感。 造型矮小稳重,模印成型,露胎处有明显的粗裂痕,造型艺术讲究线条的变化。装饰手法以模印为主,同时还沿用前期雕、塑、刻、划等手法;装饰图案以宗教题材 为主,图案线条浮出器表,构图精美。

4、明代德化窑陶瓷的艺术特色。

明代德化窑的白瓷、釉上彩、釉下彩瓷的艺术虽然时有体现宫廷等上层社会的生活,但更主要的是体现民间的气息;雕塑瓷主要体现宗教的艺术;外销瓷主要体现域外文化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