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玩百科

千年敦煌艺术对艺术家的召唤

字号+ 作者:爱文玩 来源:网络整理贵州文玩 2019-01-13 04:40 我要评论( )

敦煌,自汉武帝元鼎六年建郡后,经两汉、三国、两晋数百年的开拓经营,这个丝绸之路上的喉咽重镇,政治稳定,经济繁荣。通过西域传来的佛教和佛教艺术,在这里扎下了根,前秦建元二年(366),沙门乐傅和其后的禅师法良创建了莫高窟第一批洞窟。其后经过北凉

敦煌,自汉武帝元鼎六年建郡后,经两汉三国、两晋数百年的开拓经营,这个丝绸之路上的喉咽重镇,政治稳定,经济繁荣。通过西域传来的佛教佛教艺术,在这里扎下了根,前秦建元二年(366),沙门乐傅和其后的禅师法良创建了莫高窟一批洞窟。其后经过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回鹘、西夏、元等十一个时代,修建洞窟七百余个。

敦煌的标志

2011年秋拍北京匡时“与佛有因”专场中,张大千的摹敦煌壁画原稿以接近三百万的价格成交,借由这幅摹稿,人们可以感受到张大千当年对于敦煌那一份特殊的感情。除了临摹众多佛像,张大千也对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形象非常感兴趣,创作了不少关于飞天的作品。事实上,只要看到优美的飞天,人们就会想到敦煌莫高窟艺术,飞天是敦煌艺术的标志。莫高窟492个洞窟中,几乎窟窟画有飞天。据常书鸿先生在《敦煌飞天》大型艺术画册序言中说,“总计4500余身,敦煌石窟,可以说是全世界中国佛教石窟寺庙中,保存飞天最多的石窟”。敦煌壁画中的飞天,随洞窟创建同时出现,从十六国开始历经十个朝代,历时千余年,直到元代末期,随着敦煌石窟的停建而消逝。在这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由于朝代更替、政权转移等历史情况的变化,飞天的艺术形象与姿态意境等也都在不断地变化,不同的时代、不同艺术家,为我们留下了不同风格特点的飞天。

千年演变

敦煌飞天并非初始时就是眉清目秀、体态俏丽、翩翩起舞翱翔天空的天人飞仙,飞天形象经历了千余年的岁月,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演变发展的历史。

敦煌早期飞天深受印度和西域飞天的影响,多画在窟顶平棋岔角,窟顶藻井装饰中,佛龛上沿和本生故事画中主体人的头上。头有圆光、脸型椭圆,直鼻大眼,大嘴大耳、头束圆髻,身材粗短,上体半裸,腰缠长裙,肩披大巾,由于晕染技法变色,成为白鼻梁、白眼珠。由于莫高窟初建时,敦煌地区的画师画工尚不熟悉佛教题材和外来艺术,处于摹仿阶段,运笔豪放,大胆着色,显得粗犷朴拙。

北魏时期飞天所画的范围已扩大到说法图中和佛龛内两侧。从西魏到隋代(公元535——618年),大约80余年。此时期的敦煌飞天,处在佛教天人与道教羽人,西域飞天与中原飞仙交流、融合、创新变化的阶段,是中西合璧的飞天。飞天形象虽然还保留着西域飞天的特点,但已发生了变化,脸型由椭圆变为长条但却丰满,鼻丰嘴小、五官匀称,身材修长、衣裙飘曳、注重动感。其最具代表性的是第282窟南壁上层的十二身飞天。这十二身飞天,头束双髻,文玩,上体裸露,成大开口横弓字形逆风飞翔,分别演奏腰鼓、拍板、长笛、横箫、芦笙、琵琶、阮弦、箜篌等乐器。四周天花旋转,云气飘流,衬托着飞天迎风而飞翔,漫游太空。

隋代是莫高窟绘画飞天最多的一个时代,也是莫高窟飞天种类最多,姿态最丰富的一个时代。隋代的飞天除了画在北朝时期飞天的位置,主要画在窟顶藻井四周、窟内上层四周和西壁佛龛内外两侧,多以群体出现。从总体上说,隋代飞天是处在交流、融合、探索、创新的时期。总趋势是向着中国化的方向发展,为唐代飞天完全中国化奠定了基础。

到了唐代,敦煌飞天进入成熟时期,艺术形象达到了完美的阶段。这时期的敦煌飞天已少有印度、西域飞天的风貌,是完全中国化的飞天。从初唐到晚唐(公元618——970年),贯穿整个唐代,大约三百年,是莫高窟大型经变画最多的朝代。窟内的四壁几乎都被大型经变画占领,飞天不仅画在藻并、佛龛、四披上,大部分画在经变画中。佛陀在极乐世界正中说法,飞天飞绕在上空,有的脚踏彩云,徐徐降落;有的昂首挥臂,腾空而上;有的手捧鲜花,直冲云霄;有的手托花盘,横空飘游。那迎风摆动的衣裙,飘飘翻卷的彩带,使飞天飞得多么轻盈巧妙、潇洒自如、妩嵋动人。在唐代,还出现了不少双飞天。如第320窟西壁佛龛上层南侧的两身双飞天,飞姿优美。这两身飞天的肤体虽然变成降黑色,但眉目轮廓及体形姿态线条十分清晰,身材修长,昂首挺胸,衣裙飘带随风舒展,由上而下,徐徐飘落,像两只在空中遨游的双燕。

从五代至元代,包括五代、宋代、西夏、元代四个朝代(公元907——1368年),大约460余年,这一时期的敦煌飞天模仿唐代风格,图形动态上无所创新,逐步走向公式化。已无隋代时创新多变,唐代时的进取奋发精神。飞天的艺术特点虽不同,文玩,但逐渐失去了原有的艺术生命。

张大千 摹敦煌壁画原稿

尸毗王本生

文化融合的结晶

飞天的故乡虽在印度,但其独特的艺术形象却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共同孕育的结果。敦煌飞天是中国艺术家的天才创作,例如,反弹琵琶图就是敦煌飞天中最杰出的代表之一。反弹琵琶实际上是又奏乐又跳舞,把高超的弹奏技艺、绝妙的舞蹈本领,优雅迷人地集中在这个舞者的肩上。我们很难知道,当初是否真的有个善歌善舞且才华非凡的朗姬作为模特,还是画工们离奇的的想象和杰出的创造。不管怎样,反弹琵琶是敦煌飞天一个永恒的符号。反弹琵琶图见于莫高窟112窟的《伎乐图》,为该窟《西方净土变》的一部分。写伎乐天伴随着仙乐翩翩起舞,举足旋身,使出了“反弹琵琶”绝技时的霎那间动势,表现出伎乐天悠闲雍容、落落大方的神态,而其手持琵琶、半裸着上身翩翩翻飞的形象,天衣裙裾如游龙惊凤,摇曳生姿,项饰臂钏则在飞动中叮当作响,别饶清韵。

都督夫人礼佛图(130窟 盛唐)

都督夫人礼佛图(130窟 盛唐)

在敦煌文献中,所有的画师都被称为画匠画工,可见画师们主要来自民间社会地位并不高,他们创作壁画时很可能就住在阴暗潮湿的洞窟里。壁画中大量的千变万化的飞天形象,即使有着画工的创造和想象,但艺术来源于生活创造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些没有留下名字的画工为神秘的佛教壁画增添了世俗社会色彩,巧妙地把佛国的空灵与人间的真实融为一体。敦煌飞天经历了千余年的岁月,展示了不同的时代特色和民族风格,在过去的历史时代里,以“动人心志”的艺术魅力在宣传佛教教义上发挥过重大作用。但今天它在世界上之所以享有盛誉,吸引着无数中外观瞻者,文玩,已不是宗教的感召,而是栩栩如生的艺术魅力。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从《周桂珍款兰花壶》看紫砂艺术

    从《周桂珍款兰花壶》看紫砂艺术

    2019-01-13 04:44

  • 这件《白塔山记》的成交证明今秋的艺术品市场还是火热的

    这件《白塔山记》的成交证明今秋的艺术品市场还是火热的

    2019-01-13 03:46

  • 将着重体现艺术生活化的主题

    将着重体现艺术生活化的主题

    2019-01-13 03:20

  • “新工笔”一词从众多新生概念之中脱颖而出

    “新工笔”一词从众多新生概念之中脱颖而出

    2019-01-13 02:55

网友点评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