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瓷器的收藏,不一定要选择完整的器物,很多老瓷片也可以作为标本来进行学习和研究。州走访发现,那些老瓷片也不甘寂寞,被打造成各式各样精美的艺术品,装饰我们的生活。
州大象陶瓷博物馆,首先会被正面墙上的老瓷片吸引住,据介绍,这些瓷片都是唐代鲁山段店窑的瓷片,这样嵌在墙上,既能起到装饰的作用,又能展现博物馆独具特色的一面,是对河南文化的一种展示和推广。
河南省陶瓷文物研究会会员敬勤俭先生的“商都魂古陶瓷标本收藏馆”,也是用同样的方式将老瓷片当做装饰,其小院的墙壁上,到处都镶嵌着各式各样的、年代不同的瓷片,为这座老胡同里的博物馆更具古色古韵。敬勤俭还告诉很多的博物馆和会所都喜欢用老瓷片来作装饰,一般的瓷片价格都不是太高,装饰起来却独具美感,更具文化底蕴。
在大象博物馆的茶室里,两幅画,凑近仔细一看会发现在精美的实木画框里面有两个大瓷盘的盘底,上面绘有人物故事,至纯天珠,画工精细,极具美感。这两个磁州窑系人物盘,一个是元代的,一个是明初的,因为是残缺的,价格就相对较低,后来觉得上面的图案很不错,就加了框在上面,看起来就像老画似的,效果很不错。
当然,这样的制作也并非独创,茶城内也看到有相似的加了画框的盘底和罐盖等。店主告诉都是从景德镇收集来的,有时也会看到一些面积比较大,图案也比较好的盘底,不像完整器一样摆在桌子上供欣赏,因此,就有人将其设计成瓷画,这样的再设计在市场上很受欢迎。
除了瓷画,还有用宋代钧瓷片镶嵌着的红木屏风。2005年的北京华辰拍卖会上,曾经就有这样一套宋代钧瓷碎片制作而成的楠木四条屏,估价是在12万至22万元。这种形式的收藏,从明清时就有,这也算得上是钧瓷的一大特色。主要原因在于目前宋代钧瓷瓷器传世量很少,瓷片也不多,因此人们非常重视,贵州文玩,就出现了这样将钧瓷片做成屏风的传统,其他类型的瓷片,很少用到。
除了用作装饰以外,,老瓷片还可以制作成项链、胸针、戒指、耳坠等,给佩戴者增添一丝古典美。北京就有发现过很多银器店都会有包银的瓷片吊坠、戒面,也有发现。
这些老瓷片饰品的价格在百元到千元不等,主要根据年代、画工、完整度的内容题材、官窑民窑来决定的。主要是以景德镇的为主,因为景德镇的相对来说做工较好,也会有河南的钧瓷、汝瓷和绞胎瓷等。钧瓷釉色变幻莫测,汝瓷清雅如玉,一直很受人喜爱。
有的女顾客会告诉喜欢老瓷片饰品,比黄金更加有内涵,显得不那么俗气。5年前,外面卖的还不多,近几年就多了起来。
的确,宝石蕴含天地精华,瓷片则体现的文明之美,文人之韵,聚集了古人的智慧和文明,是独一无二的手工作品,能带给人们的不只是装饰品,更多的文化内涵,自身修养和瓷片本身的灵气。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