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此后的38年中,中国处于社会动荡、百业衰败之中,景德镇瓷业也遭受重创。综观民国景德镇瓷器生产,文玩,经历了一个由恢复到发展最后衰亡的过程,但明显缺少一个辉煌时期。虽然如此,但在短暂的38年中,却也有一些可圈可点之处。
民国初期的仿古瓷是民国瓷器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自从清帝逊位、官窑瓦解之后,至纯天珠,仿造清代官窑产品一时成为风尚,仿制古瓷的工艺于民国初年已成为景德镇的一个主要行业,仿古瓷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民国瓷器生产的水平。民国时期的仿古瓷风行一时,究其原因,一是官窑瓦解之后,官窑良工四散而流入民间,从前想仿而不敢仿的贡品,如今但仿无碍。正如《饮流斋说瓷》谓:“自(清代)末叶至近日所仿至为进步,一由官窑良工四散,禁令废驰,从前所不敢仿之贡品,今则无所不敢也。”二是社会上对仿古瓷的需求大增,给仿制者带来了大量的利润。民国仿古瓷的显著特点是数量多,范围广,历代名窑瓷器均在其仿制之列,尤其是仿清康熙乾隆器最为流行。
时至今日,民国瓷器现在已经是各大、中型拍卖会的主角之一,因此我们可以从拍卖会的成交结果来分析其情况。纵观近几年各大拍卖公司拍卖的民国瓷器价格前100名的分布情况,其中署“大清雍正年制”款4件、“大清乾隆年制”款35件、“居仁堂”款9件、“静远堂”款8件、“怀仁堂”款2件、“珠山八友”款10件、洪宪年制(或洪宪御制)款6件、其他款26件(内有无款的,有个别书嘉庆、道光、光绪款的,有书其他堂名款的,至纯天珠,有书其他人名款的)。
中国陶瓷史上,尚未把民国瓷器纳入其中,市面上出版的陶瓷书籍图录,也极少有把民国瓷器作为一个专类来记叙的。这里面的原因:一是因为“民国”这个概念不太好把握;二是文物界及收藏界对民国瓷器的重视远远不及他们对其它时期瓷器作品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追求的程度。
近些年来民国瓷器精品已经在悄悄地升温了。主要是因为民国瓷器本身就具备了较高品质,其艺术表现力也并不逊色于前朝。因此许多有识之士已在不动声色地把平常人仍视为杂货的民国瓷器悄悄地纳入怀中收藏了起来,等待着“一朝成名天下知”的那一天。
那么明国的瓷器该如何鉴别呢?
1、民国瓷器鉴别造型特征:民国时期的瓷器造型较多,常见的有灯笼瓶、观音瓶、双耳长颈瓶等陈设品和铃杯、盘、碗等日用瓷及成套的餐具。
2、民国瓷器鉴别胎釉特征:由于民国瓷制瓷已属于现代,所以它的胎釉表现出现代瓷的风格:一般胎质洗白而轻,不甚坚致;釉面洁白润滑;绘画细腻,色彩清淡,画意奇幻,给人以玲珑轻巧、工致精丽的美感。
3、民国瓷器鉴别纹饰特征:民国绘画纹饰有山水、人物、七夕图、渔樵耕读、婴戏、牡丹、海棠、月季、萱草、兰花、灵芝、梅竹以及美人等。
4、民国瓷器鉴别款识特征:民国瓷器款识多为红彩楷书和篆书的“居仁堂制”。郭葆昌字世五,他是景德镇御窑厂历史上最后一任督陶官。郭世五督理景德镇制瓷时,开始先烧“居仁堂制”款瓷。未带“洪宪年制”款御瓷烧成,袁世凯便已倒台。因此,凡有洪宪二字款的器物,都应看做赝品。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