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时,玉璧在整体风格上沿袭了战国的风尚而略有变化。玉质仍以白玉、青玉为主,但璧的形体普遍加大,璧形略厚。1983年广州南越王汉墓出土了一件玉璧,直径达54厘米,堪称中国之最。
造型上,镂空玉璧和出廓玉璧在汉代大为流行。璧上纹饰仍以谷纹、蒲纹、龙凤纹为主,但和战国相比发生了两点变化,一是谷纹、蒲纹的颗粒大而稀疏,二是组合纹饰更为流行,两组或三组纹带装饰的玉璧(图5)相当普遍。饰以吉祥内容的文字,至纯天珠,也是汉代玉璧的特色之一。
但从总的水平看,,汉代玉璧不及战国的精细。1983年广东省广州市象岗山西汉南越王墓出土了一块兽首衔玉璧(图6),这件器物由一块玉璧和双目圆睁的兽首组成,通高18.2厘米、横长13.8厘米,可上下转动,是中原常见的铺首形状,是门上的装饰物,但不同的是它在造型上打破了中原器物的对称格局,表现出标新立异的风格,至纯天珠,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