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看过《天机·富春山居图》《宝岛双雄》的朋友应该对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这个地方依稀有所印象,即使没看过这两部电影的,作为宝岛台湾之行的必游之处,也会对台北故宫博物院有所耳闻。那么在博物院中到底珍藏了哪些惊世珍宝呢!现在就让盛世收藏网小编为您介绍一些其具有代表性的国宝吧!
热门搜索:
台北故宫博物院又称国立故宫博物院(National Palace Museum),即“台北故宫”。是台湾著名的中国历史与文化艺术史博物馆。院内设有20余间展览室,文化瑰宝不胜枚举。院内藏品共约60万件,分为古籍、文献、书法、古画、碑帖、铜器、玉器、陶瓷、文房用具、雕漆、珐琅器、雕刻、杂项、刺绣及缂丝等14类。台北故宫博物院共收藏、展出1000多年来宋至清历朝皇帝推祟艺术、广事收集的稀世珍品70万件,这是一般博物馆(院)的收藏都不能比的。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之西周毛公鼎
简介:毛公鼎这件西周的毛公鼎通高53.8厘米,清道光年间于陕西省岐山县周原出土,毛公鼎系于清代末叶道光28年(公元1814年)前后,在陕西省岐山县出土。毛公鼎出土后,经多次转手秘藏,抗战期间,险为日本军方所夺,抗战胜利,民间献鼎归公,现由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并展示。
藏品价值:铭文字数最多,造型古拙。毛公鼎是中国二千八百多年前的一件宗庙祭器。它的内壁铸有五百个字的长铭,是现存商周两代七千多件有铭文的铜器中,铭文最长的一件。毛公鼎铸于周宣王元年(公元前827年)时,鼎内铭文长达四百九十七字,记载了毛公衷心向周宣王为国献策之事,被誉为“抵得一篇尚书”。其铭文是可凌驾于〔尚书〕的一篇西周真实史料,是研究西周史最珍贵的文献,也因此毛公鼎可称是举世的瑰宝重器。
(点击此处了解更多收藏品相关知识)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之西周散氏盘简介:散氏盘应为西周晚期出品,又称夨人盘,它最引人注意的是盘内共三百五十七字的铭文,记载了西周时散国和邻国解决土地纠纷的协议。因铭文中有“散氏”字样而得名。散氏盘高:20.6公分 腹深:9.8公分 口径:54.6公分底径:41.4公分重:21312 g 铭文:19行 357字。散氏盘铭文并器全形拓,整幅托裱本,珂罗版原大精印,尺寸145/81厘米。四大国宝之一的西周散氏盘,原藏清内府,与毛公鼎、大盂鼎、虢季子盘并称四大国宝,原拓本极珍罕,
收藏价值:铭文字数多,铜质特佳。早在商朝中期,青铜器上便已出现铭文,比甲骨文的时代还早。但是在西周之後,在铜器上铸刻铭文的风气才大大风行,举凡祭祀、战争、赏赐等大事,甚至是契约,都被纪录在青铜器上。散氏盘铭文铸于盘内底上,共三百七十五字。是一件风格非常突出的作品。其书法浑朴雄伟,字体用笔豪放质朴,敦厚圆润,结字寄奇隽于纯正,壮美多姿。有金文之凝重,也有草书之流畅,开“草篆”之端。
(点击此处了解更多收藏品相关知识)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之颜真卿祭侄文稿简介:《祭侄文稿》行草墨迹,颜真卿书。纵28.2厘米,横72.3厘米,25行,共230字。此帖本是颜真卿为自己的侄子写的一篇祭文草稿,他的侄子季明为叛军安禄山所残杀。
收藏价值:颜真卿真迹,天下排行第一或第二行书。这件作品原不是作为书法作品来写的,由于心情极度悲愤,情绪已难以平静,错桀之处增多,时有涂抹,但正因为如此,此幅字写得凝重峻涩而又神采飞,笔势圆润雄奇,姿态横生,纯以神写,得自然之妙。在此帖真迹中,所有的渴笔和牵带的地方都历历可见,能让人看出行笔的过程和笔锋变换之妙,贵州文玩,对于学习行草书有很大的益处。
(点击此处了解更多收藏品相关知识)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之苏轼黄州寒食帖简介:《寒食帖》流失海外,一直使华夏子孙耿耿于怀。第二次世界大战刚一结束,国民政府外交部长王世杰私嘱友人在日本访觅《寒食帖》,当知下落后,即以重金购回,并题跋于帖后,略述其流失日本以及从日本回归中国的大致过程,千年国宝赖王世杰先生之力回归祖国,至今仍珍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内。
收藏价值:有诸名家及清乾隆皇帝题跋。因为有诸家的称赏赞誉,世人遂将《寒食帖》与东晋王羲之《兰亭序》、唐代颜真卿《祭侄稿》合称为“天下三大行书”,或单称《寒食帖》为“天下第三行书”。
(点击此处了解更多收藏品相关知识)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之五代赵干江行初雪图简介:绢本水墨设色 纵25.9厘米,横376.5厘米,全卷描写长江沿岸渔村初雪情景。天色清寒,苇业树林,江岸小桥,一片初白,寒风萧瑟,江水微波;渔人卫寒捕鱼,骑驴者缩瑟前进,表现出江南初冬渔民和旅行的生活情况,绘景画人均积传神。图中树石笔法老硬,水纹用笔尖劲流利,天空用白粉弹作小雪,表现出雪花的轻盈飞舞。
收藏价值:五代名家绘画真迹,李后主题字。图前题“江行初雪,画院学生赵干状”,应是南唐后主李煜的笔迹。有宋宣和,金明昌,元天历,清乾隆,嘉庆诸印,以及柯九思,吴瑞,梁清标,安岐诸收藏印。
(点击此处了解更多收藏品相关知识)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之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简介:画幅上诗堂处明董其昌题“北宋范中立溪山行旅图”。本幅上钤“典礼纪察司印”半印、“祚新之印”、“墨农鉴赏”、“御口之印”及乾隆内府诸藏印多方。裱边上钤“蕉林秘玩”、“观其大略”2印。据此可知,此图在入乾隆内府之前,明洪武年间曾藏于内府,清初曾在耿祚新、梁清标处递藏。
收藏价值:范宽真迹,有东方蒙娜丽莎美誉,台北故宫镇馆之宝。《溪山行旅图》历来被称为范宽的代表作,树叶间有“范宽”二字题款。历代评论家对此画称赞备至。徐悲鸿曾高度评价此画:“中国所有之宝,故宫有其二。吾所最倾倒者,则为范中立《溪山行旅图》,大气磅礴,沉雄高古,诚辟易万人之作。此幅既系巨帧,而一山头,几占全幅面积三分之二,章法突兀,使人咋舌!”
(点击此处了解更多收藏品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