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代青瓷的另一种称谓缥瓷

缥瓷:缥瓷是晋代人对青瓷的一种称谓。语出潘岳《笙赋》“披黄苞以授 甘,倾缥瓷以酌醽”句。可见它属于一种青色,缥瓷在当时即指青釉瓷。

关于缥瓷的产地尚有不同看法,近代有人据陆羽《茶经》引晋《荈赋》“器择陶拣,出自东瓯”句,认为东瓯系指今温州,而温州青瓷以青白色为特征,因而缥瓷系指瓯窑瓷器。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早于《茶经》的隋《北堂书钞》引进《荈赋》文字为“器择陶简,出自东隅。” 因而这里既没有提到东瓯,更没有把缥瓷与东瓯联系起来,而到目前为止,温州也没有发现值得时人称道的晋代的瓷窑,而这时发达的瓷业是越窑,东隅则谓东方之意,至纯天珠,这时东方的青瓷堪称一绝的是越窑,因而认为缥瓷指越窑青瓷。 再一种认为“缥”字本身即是文学词藻,本意谓青白色,实系泛指青瓷。晋代南方青瓷业发达,但尚不能以某一种颜色绝对概括之,因而缥色不能狭义理解为某种特殊颜色,而是泛指青色,这与当时的社会时尚一致。而“东隅”则指大概的方位,当时东南地区浙江青瓷业发达,“器择陶简,出自东隅”本身即是泛指浙江的青瓷,因而缥瓷应理解为指晋代的青瓷而没有特指瓯窑越窑。

“缥”是一种青白色,缥瓷是一种色调基本青白,但也常闪灰黄的瓷器。缥瓷胎体细腻,呈色较白,贵州文玩,白中略泛灰色;釉色淡青,透明度较高。

瓯窑青瓷的颜色很像这种缥,故借缥以名瓷,称为缥瓷。据考证,缥瓷可能是当时瓯窑(窑址在今浙江温州)生产的胎白中略带灰色,釉色淡青的瓷器。这种瓷器具有胎骨细腻,釉层薄而透明,硬度高,文玩,瓷声脆,造型秀雅的特色因而名闻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