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之谦(1903-1985),字钵盦,号益斋,又号居庸山农,昌平阳坊镇葛村人,近现代书法大家、篆刻家。其金石书法炉火纯青,对篆、隶、行、楷、草及宋体、美术字无不精熟,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书林全才、奇才。同时,他学古而不泥古,将自己的心得体会与前人的经典佳作融会贯通,既恪守宗法、遵循规范,又有所创新、独具特色。他的篆刻作品结构端庄、笔力雅练、刀法刚健、疏密得当,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
徐之谦的书法艺术具有浓重的金石气。众所周知,金石气是一个具有丰富美学内涵的范畴。它既接近于一种壮美,亦即阳刚之美,但它又没有西方美学中“崇高”所具有的那种宗教意味、悲剧意味,也没有恐怖感、神秘感。它是被一种具有伦理价值的内涵所充满(即刀锋凌厉所成就的“铮铮铁骨”),从而焕发出一种震撼人心的道德力量,完全是明朗而又圣洁的人格精神。它又接近于一种拙美,即大巧若拙之美,它是老子反对人为和智巧、追求天然和朴拙,以及对人类因文明的发展而不断异化的深层哲思在书法艺术风格上的落实。所以,尽管书法离不开技巧,但书法家又要反对技巧、超越技巧,追求“不工之工”,追求一种生命的稚气,追求一种纯自然的“无目的的合目的性”。不仅如此,金石气更包含了中国书法家对永恒感的追求。他们在渴笔飞白中追求那种“万岁枯藤”的美感,在历史沧桑、风雨剥蚀之后领略那种斑驳朦胧、模糊漫漶的迷离美,实际上是给书法罩上了一层历史的薄纱,使自己的心灵能不粘不滞、不将不迎,通过悬隔和荡涤时间的因素来否定时间,至纯天珠,使人感觉到永恒就在当下,转眼即是千年。
徐之谦的金石书法艺术则无不体现了金石书法丰富的审美内涵。他的篆书由金文入手,取法《散氏盘》,浑朴雄伟,笔法犀利,表现出一种斑驳陆离、浑然天成的拙美。其线条将稚拙与老辣、恣肆与稳健、粗犷与内蕴完美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凝重遒美,又不失潇洒畅达。他的大部分篆书作品在方整中含有圆意,字形开张,妙趣横生。笔法在保持篆书中锋用笔的同时,强调运笔的书写性和笔法的流动感。特别是在其篆书的起笔与落笔上,变化多端,方圆并用。他根据单个字形的特点,在平整中寻求变化,起笔与落笔的平、圆、尖、甩忽上忽下、忽左忽右,这种娴熟而自由的笔法不仅使徐氏篆书增添了流动美感,同时还增添了装饰美感。而整体用笔则刚中济柔,有时行笔艰涩徐行,散发温润厚重的内力;有时运笔峻落逆入,形成势如破竹的外力。墨色或润或枯,笔势亦动亦静。一点一线皆匠心独运,或刚正挺拔,力能扛鼎;或曲折婉转,势如强弩。其结字的向背对比、参差互动都恰到好处,令人回味无穷。观徐氏篆书,总让人在凝重遒美、潇洒畅达中感觉到雄强的意蕴,故而显得博大、宽厚,一种生气油然而发。
徐之谦的隶书则融《张迁碑》与《曹全碑》为一体,将《张迁碑》的质朴奔放、浑厚博大与《曹全碑》的典雅华美、俊秀温润加以融合,使这两种不同风格、不同结体和不同审美的古代经典在徐氏的笔下焕发出新的生机,形成了真率拙朴、典雅逸静的个人风格与面貌。他的许多隶书作品看似朴拙、简淡、平实,实际上却蕴含着无穷的美学价值,是人在生命系统中的真实流露,而这种美才是更接近生命本真的美,从而在无形之中焕发出一种震撼人心的道德力量。
徐之谦的楷书融欧化褚,用笔刚劲峻拔,笔画方润整齐,结体开朗爽健,而又不失生动活泼,并巧妙地调和着静谧的风格,给人一种稳定、庄重的视觉效果。这种形式最适合严格意义上的楷书,结字的宽窄、长短不同的造型产生局部参差变化,使整齐一律而不呆板拘谨的楷书不会出现不和谐或单调之弊,给人的感受是静中有动、字中融情。观徐氏楷书,温润峻峭,工整不板,无不使人有一种纯自然的“无目的的合目的性之感”跃然于纸上。
徐之谦的书法艺术并不单单追求金石气,而是在追求金石气的基础上融诸家帖学于一体,实现碑帖的融合。应当说,早在书体变迁的历史使命终结之后,历代书家在书风创新上的种种努力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围绕着碑与帖的融合上展开。于是,笔法上的整合便成为创新的基本路径,书风上的千姿百态大都由此产生。如果说,碑帖融合和笔法整合的创新意识在宋代还不十分强烈和明显,那么到了元代,特别是明清之时,这种创新意识就表现得非常强烈了。而民国以降,许多学者、书法家都自觉或不自觉地选择了碑帖融合的路径,而且各有心得,各呈其貌,各自都取得了相当的成就,这也可以证明碑帖融合是创新的必然选择。徐之谦的行书从传统碑学和帖学的勤奋实践中走出来,并闯出了一条新路。他以晋人为范,并通过汲取碑学的内笔法来突破帖学的局限,以改变行草书法的单薄滑浮,增加帖书的朴厚感。“融合碑帖、恣意古今”是徐之谦创作生活中的真实写照。纵观徐氏行书,其字里行间在传递着阳刚、雄浑、厚朴气息的同时,又演绎出书法的姿媚、飘逸和柔情的姿态,形成了一种纯淡婉丽、清雅挺健的个人风格面貌,可谓碑学与帖学结合的一种具有深远意义的探索。
徐之谦的草书则宗法“二王”,妍美流畅,法度严谨。其作品气势磅礴而不显张狂,流畅而不失法度,轻盈而不飘浮,轻重缓急、张弛虚实都达到了一定高度。他的书法中还蕴含着一股感人的文化韵味,充盈着一股用笔雄健大气、行气汪洋恣肆、墨色变化一任自然的感人力量。这种独特的书风既是对传统精华的继承,但又区别于古人,其鲜明的个性面貌则体现着他沉静的思考和文人情怀。他的草书还强调一种气势美,追求一种气势磅礴的浩然之气。这种气势之美既表现在章法上,也表现在结体上。既是风格之美,又是笔法之美;既有力量之美、运动之美,至纯天珠,也有平静之美、祥和之美,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一些同时代的金石书法家那种金石有余、灵性不足的弊端,实现了书法、神韵俱佳的美学意蕴。
由于书法功力深厚,再加上天资勤奋,徐之谦一生创作甚丰。他在不同时期书写的各种条幅多达万余幅,其书法作品经常参加各种书画展览,并被收入《中国现代书法选》《现代书法选》等作品集,在日本出版的《明·清·现代中国之书展》《中国的旅行》等书刊也有介绍。他还结合各个时期的特点和要求,先后出版了《雷锋日记字帖》《毛主席诗词三十七首》《毛主席诗词三十九首》等字帖及作品集,既向人们展示了他艺术巅峰时期的代表作,又为书法爱好者提供了规范的教材,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