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河南省委常委、洛阳市委书记连维良,河南省人民政府省长助理卢大伟出席开幕仪式
河南省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博物馆今日隆重开馆,中国沿用时间最长的古代都城城门——定鼎门在地下沉睡千年之后,终于在世人面前展露容颜。随着隋唐洛阳城中轴线上这一标志性建筑一期工程的建成,隋唐洛阳城盛景已初露“冰山一角”。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河南省委常委、洛阳市委书记连维良,河南省人民政府省长助理卢大伟,河南省政府副秘书长李建庄,洛阳市委副书记郭洪昌,河南省文物局局长陈爱兰,洛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立林等出席开馆仪式。
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保护展示工程,是国家文物局确定的大遗址保护首批重点项目之一。工程总投资4000多万元,于今年初正式开工建设。新落成的遗址博物馆,位于洛阳新区古城路北、隋唐遗址植物园东南,分地下一层、地上两层,总建筑面积12616平方米,建筑高度约28米。其中,地下一层为原址展示,展示考古发掘出的定鼎门遗址门道、柱础石、城墙等。地面两层为博物馆,展示定鼎门遗址的演变历史和考古发掘中出土的部分文物。
定鼎门是隋唐洛阳城外郭城的正南门,是隋唐洛阳城中轴线上标志性建筑。它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沿用时间最长的中国古代都城城门,正式启用于隋大业二年(公元 606年),之后,相继被唐、后梁、后唐、后周和北宋定为郭城正南门,沿用时间长达530年。这座隋唐洛阳城的重要城门,在历经千年风雨后城门遗迹仍然保存完好。近年来,考古人员多次在此进行考古调查和发掘,发现了千年前驼队足迹等重要历史遗存。2007年,定鼎门遗址保护被国家文物局正式确定为大遗址保护首批重点项目。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在开幕仪式上做了重要讲话。他说,洛阳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著名古都,大遗址分布集中、价值重大,在全国大遗址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洛阳片区大遗址保护为祖国优秀历史文化的传承作出了不懈努力,曾创造了“避开老城建新城”的洛阳模式。特别是最近几年,洛阳市和河南省文物局抢抓机遇、奋发有为,多策并举、全力推进,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动员全社会参与支持大遗址保护,时一步完善了大遗址保护体制机制,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隋唐洛阳城遗址不仅是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是“十一五”期间我国大遗址保护的重点项目,同时又是丝绸之路跨国申遗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本体保护与周边环境整治工作具有示范意义。两年前大遗址保护工作洛阳现场会召开之际,我们共同为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保护工程进行了奠基。随后的两年里,在洛阳市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河南省文物局和洛阳广大事物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定鼎门遗址保护工程紧张而有序地开展,于今天正式开放。这是隋唐洛阳城遗址首个完工的保护工程,揭开了洛阳市文化遗产保护新篇章,,也是全国大遗址保护的喜事和盛事。希望洛阳市委市政府以定鼎门遗址博物馆的开馆和本次大遗址保护高峰论坛为契机,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推进洛阳大遗址保护持续健康发展,为全国大遗址保护工作作出新的贡献。
2007年3月21日,孔玉芳副省长宣布洛阳大遗址保护工程动工
2007年3月21日,参加开工仪式的领导同志为工程奠基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