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居住在门头沟古村落中的居民将不能随意改装房屋,而是要申报文物部门获得批准,,进行修旧如旧的保护性修缮,同时得到政府10%-20%的修缮补助款。记者从正在召开的门头沟区“两会”上获悉,即将出台的《门头沟区古村落保护办法》对古村落的认定标准、建设修缮、监管管理、法律责任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
门头沟区杜家庄古民居旁,老农使用古老的农具“连枷”劳作。(资料照片)
门头沟区是北京市惟一的纯山区,拥有丰富的古村落文化资源,特别是明清时期古村落数量众多。这些村落在建筑艺术、民俗风情和历史文化上形成了独特的京西古村落文化群。
据门头沟区政协委员齐鸿浩介绍,近年来,古村落保护和管理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即将出台的“古村落保护办法”将使古村落的保护有法可依。
在保护范围内的古村落均形成于1911年以前,传统风貌与格局具有特色,传统街巷及两侧古建筑保存较为完整,文物古迹比较丰富,并具有独具地方特色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据初步统计,这样的古村落在门头沟区达到50余个,约占本市现存古村落的70%,有代表性的是斋堂镇爨底下村、斋堂镇灵水村和龙泉镇琉璃渠村。
今后,门头沟将建立古村落修缮补偿机制,古村落居民如要修葺房屋,需申报文物部门批准,政府相关部门按修缮总价值的10%-20%补助产权人,并引导其进行保护性修缮。
保护办法规定,编制古村落保护规划,应当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古村落重点保护区内不得进行与保护无关的建设工程,与原有风貌不协调的建筑应当逐步整治或拆除。不得在古村落周围进行爆破、钻探、挖掘等作业,并应建立生态环境保护预警系统。
为防止过度开发,保护办法规定,古村落保护应当依据其保存的价值和完整性,划定重点保护区、建设控制区和环境协调区,依据传统建筑的科学艺术和历史价值,进行分级保护,保持原有的生活状态。并且明确提出,利用古村落拍摄电影、电视或者举办大型活动的,拍摄单位或者举办者应当报区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提出拍摄计划或活动计划。
此外,区政府将在每年的财政预算中安排专项资金,建立古村落保护专项基金,专款专用。
转载请注明出处。